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一周论坛) 蓝筹公司应在股改中起表率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08:22 中国证券报

  苏越

  此波股改行情以来,大盘蓝筹股的表现令所有的市场投资者心寒。不但未能充当起冲关拔寨的助推作用,相反成为了拖累大盘上行的“累赘”。为什么以往的业绩为主导的选股思路在此波恢复性行情中被市场所摒弃呢?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到目前为止,大盘蓝筹股在股改支付对价上与其以往的市场形象相去甚远。

  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大盘蓝筹公司的股改方案,有68.75%的网民表示不满意,21.38%的网民认为一般,表示满意的网民只有9.87%。在已实行的试点公司中大盘蓝筹的方案总体上都没能超出市场预期,显然蓝筹股没有树立起“好公司,好方案”的良好标杆作用。

  目前市场有这么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有些非流通股股东认为“公司成长比对价更重要”,这完全是混淆视听的一种观点。公司的未来业绩是否增长与支付对价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不存在互比性。对价是非流通股东通过

股权分置改革获得流通权这一得利所支付的代价。非流通股东通过获得流通权受益就必须应该让出一部分利益给受损者,而让利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时代的市场形象与市值的起落。同时,公司的业绩也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能够长期保持业绩高速增长的公司可谓少之又少,用未来业绩作为期货式利好来掩盖少支付对价的实质,会严重挫伤投资者投资蓝筹类公司的积极性。

  如果试点公司支付给流通股的对价不足,却把未来业绩作为一种抽象朦胧不确定的“空头支票”式期货利好,来作为“隐性对价”支付,则必定产生本末倒置的作用而影响市场对后续公司股改方案的良好预期。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支付对价的形式越简单才是越实惠的,送红股的形式由于是单向的流通股扩张,股价被摊薄后相对会减少控股股东的减持欲望,用许多花哨的方案来支付对价,其实是掩盖其本身支付对价不足小于市场平均水平而采用的一种手段而已。

  试点公司的方案不能采取霸道的解决办法,应充分站在流通股股东的立场上来做良好的沟通,这种博弈本身也是非流通股股东为稳定公司股价所必须努力去做的。如果最终众多小额投资不认可,即便在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下通过了股改方案,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也很难减持到一个好价钱,保值增值也就无从谈起。同时证券市场又是一个模仿力极强的市场,羊群效应显著,如果一些标杆公司不尽如人意至少没有体现出蓝筹风采的股改方案最终皆获得通过,那么未来其他试点公司就不会再出现更多的好方案,股改支付对价将可能面临让利递减的效应,这是市场最不愿发生的事情,也是未来

股票市场将面临的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股权分置的改革进程是否顺利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众多大型蓝筹公司的改革方案,其市场标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市场的稳定需要更多大型蓝筹公司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尽最大努力让利于流通股股东,是提升市场投资信心的基础。市场迫切期待着能有更多地高对价支付的股改蓝筹公司出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