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宽货币紧信贷”意味着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07:54 中国证券报

  记者 于力

  近几个月来,“宽货币、紧信贷”这一非典型金融现象,愈来愈为经济界人士所关注。

  广义货币M2持续升势。继6月首次超过全年调控目标15%达15.7%后,M2一路攀升,8
月末升至17.3%,创14个月以来的新高。由于人们通常以M2,亦即“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来判断银根松紧。所以,如果以17.3%的M2增幅与9%左右的GDP增速相对照,资金环境似乎相当宽松。有人甚至提出,央行有必要收紧货币供应闸门。

  可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缓慢,其增幅与M2的差距不断拉大。8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比M2低3.9个百分点。而通常情况下,贷款增幅略小于或基本等于M2增速。以至于企业资金紧张的呼声也一直不绝于耳。

  那么,怎样看待“宽货币、紧信贷”这种矛盾现象?它反映出我国经济生活中哪些深层问题?

  “钱袋子”收紧了

  “经过本轮

宏观调控,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见顶’后平稳走低阶段。这时,判断资金的松紧,不能只看M2,还需同时看狭义货币M1(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和银行贷款情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

  一般来说,在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流动性偏弱的M2作用较大。由于它代表现实和潜在的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预期,因此,判断货币供应的松紧程度,只看M2就够了。但在经济调整向下、货币需求减弱时,则需同时考察M1和贷款增速情况。因为,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1反映居民和企业的资金松紧变化,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倾向直接影响着M1的增长。

  经验显示,M2与M1增速不仅同方向,且增幅相差不大。可是,近来两者的差距却越来越悬殊,8月末,M2增速高出M15.8个百分点。这说明在M2中,用于生产领域投资和消费部分的货币(M1)增长放缓,而另一部分稳定性较强的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则增长较快。统计显示,8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364亿元,同比多增2084亿元,且呈定期化走势。这说明宏观调控使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和居民投资与消费的热情不高,把“钱袋子”收紧了。

  “调控后的

房地产业会怎样走?股市、债市投资价值有多大?好像一时都看不清,而未来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却是明摆着的。还是先把钱存起来保险。”建设银行北京西直门储蓄所的吴女士对记者说。

  资金“空转”加大

  一方面,企业和居民收紧“钱袋子”,导致银行存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改制中的银行由于受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重约束,惜贷、慎贷倾向严重。于是,巨额资金“沉淀”银行。这些闲置资金曾一度涌入中央银行存款获利,致使超额准备金率高企。但在今年3月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后,大量资金又调头进入货币市场,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不断走低。

  循着这样一条线索,不难看出,高涨的M2很多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大量资金脱离了银行媒介,在银行体外“空转”。这就逼得许多急需资金的企业不得不通过非银行贷款渠道融资,以致民间融资有所抬头。

  “由于外汇进入太多,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贷款的增长。”谈及“紧信贷”的原因,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如是说。许多企业特别是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可以拿外汇去结汇,来增加其人民币资金来源。另外,短期票据、融资券、民间融资等对贷款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增加2082亿元,累计发行债券(含短期融资券筹资)303亿元,境内外发行

股票筹资约900亿元。

  然而,对许多企业特别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是无缘于上述正规融资渠道的,因而只剩下华山一条路--民间“高利贷”了。

  政策传导受阻

  众所周知,由于近两年外贸持续顺差,加之升值压力导致短期热钱流入增加,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外汇占款已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而外汇占款的过快增加,又迫使央行大量发行央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的对冲操作力度。

  然而,今年以来,特别是近几个月,面对持续大增的外汇占款,央行发行票据对冲操作的力度却明显减弱。对冲比率从第一、二季度的87%和70%,下降到8月的50%左右。这其中固然有防范套利“热钱”大进大出对经济造成冲击的考虑,但营造宽松的资金环境,促使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也应是题中应有之意。

  “不是总量放松,而是希望商业银行能够在央行既定目标控制下积极放款。”这是央行对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减弱的解释。此前,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其鼓励银行放款的意图更是表露无遗。

  但现实的情形却是贷款增势趋缓。考虑到银行年度贷款“前高后低”的特点,今年人民币贷款的新增额与全年新增2.5万亿元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即使货币政策再放松,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达标,加上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担忧,贷款也不可能一下子上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尽管货币供应量回升很快。但“上头热、下头冷”,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全年能否完成既定信贷目标值得怀疑。

  目前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不到5%,按要求在2007年之前要达到8%。要实现这一目标,除通过海外上市融资扩大资本金规模之外,必须把相当一部分资产从风险较高的信贷资产转向风险较低的债券资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据此分析,今后两年内银行肯定紧缩信贷。企业应校正自己的思维模式,适应融资形势的变化,学会跳出银行之外想办法,把目光转向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新型融资渠道”上。

  当然,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此,除了要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和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外,据悉,央行的新思路是引导和放宽民间融资,其中包括允许、建议放贷的人依靠银行委托放款,鼓励只放贷款的贷款性金融机构试点,修订有关法规以允许企业之间相互融资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