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杂志:入主华夏 中信谋划扩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9日 09:49 《中国投资》 | |||||||||
○ 本刊记者 原松华 在经历了2004年极度深寒之后,证券业间的并购重组令市场瞩目。2005年8月12日,未能将广发证券收入囊中的中信终于在长久沉默后,对华夏抛出了橄榄枝,累计出资21.9亿元入主华夏证券。
入主华夏 华夏证券,这家国内最早成立的3家全国性券商之一,因炒股、挪用保证金以及实业投资等共形成约65亿元的损失,继南方证券后成为陷入破产危机的券商,被誉为“空虚的巨人”。 2004年6月,北京市政府宣布全力挽救华夏证券。“券商收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企业文化的磨合,而是大股东、大股东背后的政府力量。”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研发咨询部经理徐刚这样说。有业内人士称,中信集团此次出面收购华夏证券,背后推动的是北京市政府。 政府主导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政府支持、指导和协调重组;其二是市场化方式收购意味着出钱方按照市场化方式介入。 “收购本身主要是政府起的作用,价格并不是最关键的。”业内人士认为,从过往案例来看,相关政府在看重中信的实力之后确定由中信参与,但中信最后的出价并不低于竞争对手,而是完全以市场方式定价。 业内人士认为,中信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业务规模上都比信达实力雄厚,也是目前市场惟一能承接华夏这么大盘子的公司,因此更能赢得政府的支持。 相对于券商整体日益窘困的处境,中信证券的基本面情况依然保持良好。2004年末,中信证券资产总额132.13亿元,股东权益53.74亿元,净资本额47.29亿,净资本比率88.01%,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中信证券的年度报告显示,2004年其净利润为人民币1.822亿元,虽然因为二级市场的低迷,使得这一数据比2003年的3.655亿元净利润有一半以上降幅,但是2004年税前净利润为4.022亿元,较2003年的3.005亿元增长34%。 中信证券是实施核准制后上市的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1995年刚出道时还名不见经传。9年之后,已俨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收购大鳄。 中信证券此次收购华夏证券,为其掌舵的是其母公司中信集团。作为国内惟一一家拥有全部金融牌照的公司,中信集团旗下囊括了证券、银行、期货、信托等金融业务,拥有29家子公司。截至2003年末,总资产达5966.3亿元。 此次入主华夏证券,中信将与中国建银投资共同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注册资本为27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公司出资比例为60%,出资额16.2亿元,受让华夏证券现有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而建投中信注册资本19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出资5.7亿元,出资比例为30%,其将受让华夏证券现有的非证券类资产;建银投资则出资24.1亿元,接下华夏证券41.6亿元的不良资产。 华夏证券内部的人士表示,目前券商收购一般会看这个标的公司的业务量和负债率。如果业务量较好,负债又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这样的券商被看中的可能性就大。收购华夏证券虽然负债率较高,但该公司的经纪业务、基金销售等表现不错,这或许是中信选择华夏的一个理由。 弥补“短板” 其实,中信证券在1997年就提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宏大的系统销售网络。于是,中信证券在2003年开始启动收购“战车”,以弥补其网点布局的“短板”。 2002年底,中信证券上市成功。在所得的17.6亿融资总额中,便有6.78亿元用于收购青岛的万通证券。此间,3.08亿元用于收购(含增资和存量收购),另外3.7亿则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根据2004年年报,中信在山东地区的18家营业部实现营业收入9554万元(仅次于上海的9852万元),较2003年的3431万元大增178.5%。 2004年4月29日,中信证券占67%股份的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收购万通给中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03年,中信证券在山东地区还只有4家营业部,到2004年就跃升到18家,这正是收购万通证券带来的。 中信证券副总经理程博明先生表示,中信的特长是投行和经纪业务,这就要求完善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地区的网点布局。 通过收购青岛万通证券,中信基本上完成了对山东的网点覆盖。加上原有中信网点和新收购的华夏证券的网点,中信证券将完成东南沿海等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的布局。根据中信的规划,在未来两至三年内,营业部网络将达到300家左右。 9月2日,中信证券又发布拟正式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的公告。虽然这一纯市场化的收购行为最终因广发证券内部员工抵制未获成功,但当时中信证券曾公开表示,还将适时继续实施收购计划。 收购华夏证券的计划早在1998年中信就有进入的打算,“中信是希望在发达地区完成网点布局,收购浙江金通和华夏证券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接近中信高层的知情人说,“华夏证券累计100多家营业部的规模可以让中信如虎添翼”。 通过此次全盘接受华夏证券的证券业务,使中信营业部在全国的数量一举增加到160家,超过广发证券,在券商营业部规模上居于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之后,名列第4,跻身前5强之列。 “券商的大重组、大洗牌已经开始,”资深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网络和客户资源是新形势下券商发展理财业务的必要条件。”分析师表示,中信证券在目前市场较为低迷的情况下,继续追求规模的扩张是一种成本策略,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进行收购。当市场行情好转之后,规模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中信证券副总经理吴玉明介绍,中信将继续对东南沿海未完全覆盖的地区增加覆盖,首先是通过继续收购的方式;其次,在整个中信内部进行调整,将密度较高地区的营业部搬迁至覆盖率较小的地区。同时,中信营业网点的扩张是有选择的,在扩张的同时也在收缩战线,2003~2004年,中信卖掉了在云南、辽宁、重庆、安徽的营业网点。 吴玉明表示,网点扩张的速度有时要快,有时要慢。重组完华夏证券之后,这个速度将放缓,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时间主要用来整合。“也不排除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再卖掉一些营业部”。 按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的说法,中信证券推行的是“沿海战略”,重点是加密东南沿海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一线的网点。 王东明表示,将把中信证券200多家网点打造成统一的、系统的销售平台。对这些网点的员工,要培养他们对有价证券产品的判别能力,能够根据投资者不同的投资偏好,销售不同的产品。有了这样一个网点非常重要,因为在二级市场上的消化能力强了,到一级市场上拿项目就很容易。 但是,这不意味着中信证券会无限制地扩张其网点布局。中信证券追求的是网点的合理战略布局。就在去年,中信证券向西北证券转让了重庆、昆明、福州等地的3家营业部,向联讯证券经纪有限公司转让了沈阳、南通等地的两家营业部。同时,又以自有资金收购中信万通在山东省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深圳4家营业部。 在王东明看来,成立至今已10个年头的中信证券正进入一个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阶段。而一个网点布局合理的销售平台,就是中信证券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别人模仿不了的。 整合路径 虽然中信的收购之路似乎渐入佳境,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收购华夏证券能否为中信证券带来实力的增强与业绩的增长,还有待各项业务的整合。 王东明介绍,在整合期内,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将通过联席工作委员会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确保在中信的同一个品牌下,双方在业务上分工协作,而非互相竞争。 这种业务上的分工协作,记者从提交临时股东大会的《关于出资筹建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获悉,在投行业务方面,中信建投证券将通过与中信证券投行业务适当分工;在经纪业务方面,中信建投证券将根据交易量和盈利能力,将营业部划分为核心营业部、次级营业部和转型营业部等级别,分别制定业务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在管理上,以核心营业部为中心,次级及转型营业部适当减少管理层次、合并业务部门,从而减少席位费、卫星通讯、系统维护等各项费用,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提高营业部的整体盈利能力。 王东明还表示,在研发业务方面,中信证券将主要配合一级市场业务,而中信建投证券重点配合经纪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而他最为看重的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万通证券在内的零售客户网络、机构客户网络,将会步调一致,“一声令下,对同一个客户开放,一声令下,也会对同一个客户关闭”。 在王东明看来,华夏证券多年来因为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走到今天亏损的局面,然而华夏证券的员工队伍在业内还是有影响力的。在未来的整合过程中,中信证券将会更多地依托华夏证券的现有员工,而且中信证券与华夏证券之间的人员将会有来有往。 一家投资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在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131家券商中,每天的交易量应该在600亿至700亿元之间。而从目前每天不足200亿元的成交状况看,仅可以养活大约45家综合类券商。由此可见,券商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兼并重组将成为证券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主要动力。 根据银行间拆借市场成员审计报告显示,2004年的52家券商中共有28家实现盈利,盈利总额为10.93亿元,平均每家盈利3903.69万元,中信证券的盈利总额排名第二。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截至2005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约6620万元,每股收益为0.027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246%。 就在众多的券商为生死苦苦挣扎之际,中信证券已经在找寻做强做大的各种路径。 渤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李雪峰认为,中信证券属于转型中的券商,这是券商在生存、转型、发展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转好了就继续发展;转不好就容易走向衰落。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一部分券商的收购或扩股行为,其实核心就是在增加公司的核心资本,这才是最根本的。 “中信证券‘做大’,必然选择规模扩张。”中信证券的一位人士说,“这是本次重组最重要的意义,中信证券目前毕竟是被证明很有竞争力的券商。”通过此次资产收购,中信建投证券将一次性承接华夏证券87家营业部和29家服务部,并融合利用华夏证券原有的网上交易系统。 利用行业竞争激烈的时机进行横向扩张,成为中信证券做大做强的捷径。据记者了解,9月14日,中信证券又公告了两项重大决定:拟出资7.96亿元收购金通证券及与标准普尔设立合资指数公司。在当前证券行业进入新一轮大洗牌的背景下,中信证券谋划的版图正在一步步扩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