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看好再出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02:3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10月27日,2005年首届“民营企业投融资与海外上市项目洽谈会”将在北京举行,尽管会务组打着首届的名义,但业内人士细心留意就会发现,境外证交所频繁在中国内地展开“公关”推介活动,其中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纽约、纳斯达克、东京、伦敦、多伦多、韩国证交所。

  而近几年来,也确实有众多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纷纷选择“境外上市”,从而掀起了
一阵“境外上市”的热潮。

  诚然,到成熟的境外资本市场去上市融资,在能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企业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打下基础。

  但是,企业能否成功在境外上市并融资,取决于该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制度等诸多相关方面,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并不能使“境外上市”从根本上由难变易,参与者多,成功者少。如果操作不当,会产生无穷后患。

  据了解,内地在境外主板或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500多家,看上去不少,但实际仅占我国1000多万户各类企业的十万分之五,换句话说,全国每10万户企业中平均仅有5户在境外上市。而就在这500多家境外上市企业中,有近100家企业的

股票在境外
证券
市场上长期没有交易或极不活跃,国内还有300多家企业因多方面原因未能如期在境外上市而郁闷。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很多小企业只把境外上市作为一个圈钱的渠道,而对境外上市融资的复杂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

  业内观点是,由于境外上市的费用较高,企业启动境外上市的资金有的来自于银行贷款,有的来自于对普通投资者的原始股权转让,更有甚者竟挪用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资金,一旦上市计划失败,不仅使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其次,有不少企业在海外上市时选择了到OTCBB市场去“借壳”上市,因为贪图“借壳”上市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花费时间较短。但美国嘉信集团中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汤春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到OTCBB市场去“借壳”并非一个完美选择,因为要借壳,可能会稀释公司的股权,比如原先是90%的话,借壳后可能只剩下80%;第二个问题是将借的“壳”公司的业务完全停止,再融入自己的公司,这个壳公司如果原先有些财务纠纷等问题,就会带入自己的公司,虽然这个问题承销商是要负责的,但如果出现的话还是个麻烦;最后也是最大的问题是,反向收购不像公开发行是包销的,如果上了市,市场反应不好,企业最后还是融不到资。据资料显示,目前,在OTCBB市场上的70多家中资企业中,股价超过3美元的股票只有7家,其余约90%的股票均为垃圾股。

  第三,在进行境外上市时,公司还有遭遇不法中介机构的风险。据业内人士介绍,到境外上市,通常都会需求中介机构的帮助,但很多中介也鱼龙混杂,有的就用股权替代服务费的幌子,借为企业辅导境外上市之机大发横财,甚至还把自己操作成了企业的大股东。美国纽约国际集团中国区总裁斯帝文·约翰逊就曾介绍,他们的一个客户陕西杨凌博迪森公司就曾遭遇过“骗子中介”。开始,杨凌博迪森在不了解中介市场的情况下选择了在美国

证监会和美国官方机构都没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一家财务集团,这个所谓的集团在美国就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农民。结果杨凌博迪森在缴纳了大笔“不可退还”费用后,近9个月的时间里仍没有完成上市工作。直到杨凌博迪森找到了纽约国际集团,才在美国成功上市。

  实际上,企业上市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毅力和耐心,毫不轻松。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新八股”第一股新和成的老总张平一的话来说,上市之路是一次历练,是脱一层皮,是死过去几回,所以,企业在选择上市,特别是海外上市时,更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再出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