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沪深交易所推出权证业务 > 正文
 

权证市场酝酿大扩军 认沽美式备兑等将陆续上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08:35 证券时报

  认沽权证、美式权证、备兑权证将陆续上市

  本报记者 冯飞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纵深推进,证券市场金融创新的步伐开始明显提速,权证市场正迎来扩容期:新钢钒认沽权证破题,武钢美式权证亮相,长电权证、券商备兑权证、上
证50ETF权证也呼之欲出。受此影响,宝钢权证昨日探低1.05元之后震荡上行,收盘上涨1.9%,成交量也放大至4.6亿份,当日换手率高达118.7%。

  宝钢权证的启示

  作为阔别证券市场9年的第一只权证产品,宝钢权证上市之初,涨势迅猛,创下单日涨幅达25%的奇观;随后则反复下行,也曾单个交易日下跌17%。T+0的交易规则和暴涨暴跌的市场表现,在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引起了市场对于如何控制权证风险的广泛讨论。

  香港权证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权证规模过小,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和价格操纵风险,但如果规模过大,又会引发正股价格的波动,并给发行商带来较高风险。因此,权证规模应与正股规模有一个合理比例。

  交易所人士表示,应认真总结宝钢权证推出后的市场经验,从强化权证风险控制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交易所下一步权证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目前看,《办法》中关于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发行人的资格责任履约担保制度、再发行制度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是改进和细化的重点。此外,上证所关于权证的《补充规定》将于近期出台,其中对一级交易商制度、权证的再次发售等均作出了基本规定。

  国信证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葛新元称,从国际上权证风险监管的主要模式来看,对于发行人的信用风险,可采用限定发行人资格,必要时还可以监管发行人的避险操作。国际上成熟市场一般只限定发行人的资格,而新兴市场还经常会采用设定发行人的担保金和担保账户;引入公开透明的持续发行制度,以抑制过度炒作。进一步发行的条件一般有:当市场价格严重超越价值,且市场仓位超过80%时,进一步发行的权证最高可100%保留用作做市商仓位。

  另外,在权证品种的发展方面,根据权证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市场的现实,应把备兑权证作为发展重点。发展备兑权证可以使交易所产品多样化,吸引更多的交易者,也为推出期权等衍生产品奠定基础。

  钢铁板块“权证三剑客”

  继宝钢认股权证后,新钢钒认沽权证、武钢美式蝶式权证也于近日相继亮相,一旦方案通过,钢铁板块的权证三剑客将如何演绎各自精彩引人关注。

  从方案来看,同处钢铁行业的宝钢股份、新钢钒和武钢股份所发的股本权证,覆盖了认股、认沽和认股+认沽的蝶式权证模式这3种主要的权证模式。三种模式完全不同,业内人士认为,这反应了各保荐机构和公司大股东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判断存在差异。业界对上述三种模式各抒己见。从权证分类的角度来看,申万金融工程分析师杨国平推崇认股+认沽的模式,因为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操纵。此外,如果非流通股股东及流通股股东对股价的未来走势均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认购权证及认沽权证搭配的方案,对非流通股股东及流通股股东都有利。

  而新钢钒保荐机构第一创业证券研发中心金融工程部经理孙巍则称,通过认沽权证的设置,既实现了对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保护和补偿,又不以剥夺非流通股股东利益为代价;从风险角度分析,认购权证与认沽权证也不同。对于认购权证来说,随着正股价格的无限上升,其收益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因此风险也是巨大的;但认沽权证的正股价格理论上最多跌到接近于0元,其收益是有限的,因此其风险也要小于同类认购权证产品。但从市场风险方面来看,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新钢钒认沽权证同样面临着同宝钢权证上市之初一样的的命运,其价格可能远远偏离理论价值,出现暴涨暴跌行情———新钢钒权证的发行份额为1.16亿,远少于宝钢权证的3.87亿份额。

  另外,业内人士还认为,认沽权证的推出容易导致正股的“做空”威胁。因此,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的背景下,应谨慎推行认沽权证;此外,推认沽权证的发行方应该要求有第三方做担保,据悉,新钢钒的方案即有光大证券为大股东提供5.5亿元的担保。

  此外,具体权证行权价格也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流通股股东的获利空间和大股东的让利成本。如对于新钢钒的方案,杨国平认为,公司仍有提高对价的空间,在综合考虑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控股比例小和现价已跌破净资产的因素下,公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对价含金量,一是通过提高行权价格,二是增加权证派发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武钢美式权证的出台也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关于发行人的避险策略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美式权证可能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规模越来越小的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