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蓝筹股不宜有过高期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08:38 中国证券报 | |||||||||
泰阳证券 陈三贤 上周,两市股指在勉强突破年线后掉头向下,上证指数跌60.96点,跌幅5.03%,深综指跌17.05点,跌幅5.70%;两市成交与前一周相比略有放大,上海656.47亿元,深圳成交382.62亿元。从个股涨跌情况看,上周跌幅居前的以亏损股为主,蓝筹股除部分指标股跌幅较大外,整体跌幅偏小。从行业看,今年的明星行业商业零售及服务行业抗跌性较强,商
从7月下旬开始的行情有三条主线,其一是建立在股改预期上的对价行情,其二是建立在重组预期下的亏损股行情,其三是建立在国际原油暴涨基础上的新能源行情。在几条市场主线中,惟独缺少的是业绩推动元素。自2001年7月以来,在一波涨幅超过20%、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的行情中,还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民生银行复牌后,对价行情戛然而止,在北方创业等公布预亏公告后,亏损股行情风云突变,最后剩下的只有不确定性同样巨大的新能源行情。 题材炒作结束后,市场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蓝筹股。从历史上看,题材股与蓝筹股的跷跷板效应一直存在,特别是在2003年与2004年初的行情中,这种跷跷板效应表现得非常充分。当上海梅林等题材股偃旗息鼓后,以G长电、扬子石化、中国石化等为代表的蓝筹股迅速崛起,成就了200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上涨幅度最大的一次反弹。目前,国内多数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远低于海外市场同类股票,因此市场对蓝筹股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此一时彼一时,2005年9月的蓝筹股与2003年年底的蓝筹股已经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如果一味强调历史会重演,一味将国内市场估值与海外市场进行简单对比,最后可能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首先,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已经明显下降。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仍然实现了20.7%的增长,但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已经从去年全年的48.7%下降到了4%,以如此快的下降速度,今年全年出现负增长难以避免。其次,蓝筹股被基金重仓持有后,缺乏新资金参与。在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即将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少数蓝筹股依然能够独善其身实现持续增长,但即使是这些股票,也很难吸引新增资金的参与。第三,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正处于盈利增长的高峰,而海外市场上市公司可能处于不同的盈利增长周期。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将国内市场估值与海外市场估值进行对比可能并不客观。 提出对蓝筹股的担忧并非不看好蓝筹股,更不是对国内市场投资价值的简单否定,只是为了提醒投资者,目前蓝筹股还不具备大幅走高的能力,过高的期望仍不切实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