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财经时评) 未来我国不会发生通货紧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7:59 中国证券报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代表著作有《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等。

  特约撰稿张立群

  8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供求平衡点附近。需求增长潜力较大,预
示着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供给基础也有很大改善,特别是随着市场调节程度的加深,供给跟随需求变化的速率加快,因此供不应求的方面会越来越少,物价涨幅将持续下降。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经济增长开始由上升期转入稳定期,并且以高增长、低物价为主要特点。市场需求空间很大,但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也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由供不应求格局提供的超额利润会明显减少,而适用竞争要求的创新型效益则会逐步增加。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

  CPI涨幅走低是必然态势

  CPI的回落主要和食品价格走势相联系,最主要受粮食供求变化的影响。由于工业消费品领域竞争很激烈,因此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型的涨价因素释放不出来,而服务价格的调整,政府又控制得比较严格。这样必然会出现CPI涨幅走低的结果。

  PPI涨幅较高,原因是近两年经济增长中出现了结构性的供不应求,住房、汽车等下游产品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生产资料等中间产品的供不应求,继而传导为煤电油运等基础产品的供不应求。这是拉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比较快的主要原因。目前来看,这种结构性的供不应求很快会消失。一方面由于投资需求过热的苗头得到了有效抑制,另一方面在价格上涨的刺激和政策支持下,生产资料以及煤电油运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未来PPI涨幅很难继续提高。当前的PPI上涨可以说是强弩之末。

  我们可以看到: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的价格都在下降,生产资料真正供不应求的已经不多。总的来看,价格涨幅走低,这是一个比较明朗的态势。但是涨幅走低并不意味着立即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并不能说

中国经济正在回落,或者正在走向萧条。

  投资增长仍有较大潜力

  从需求方面来看,国内需求仍然有相当潜力。当前结构性矛盾缓和,市场价格走低,投资特别是过热行业的投资受市场需求预期的约束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出现投资反弹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同时,投资增长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也不大。理由是:

  第一,房地产投资、城市建设投资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最近对投机性购房需求进行了严格控制,抑制了

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同时也要看到,在收入和家庭财产增长的基础上,广大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潜力巨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很快,也蕴含着很大的住房需求。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空间仍然十分广阔。与住房开发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相联系,从而会对城市建设的需求十分旺盛,城市建设的需求空间也十分广阔。目前对房地产业的支持逐步增加,地方政府建设城市的热情也比较高,这些仍然会推动房地产投资和城市建设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第二,设备更新投资仍有较大潜力。在需求约束下,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食品、轻纺、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产品更新、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在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发展很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进行了一定转变的基础上,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主动进行更新改造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设备更新性投资,包括建设新的生产线的投资比较活跃,增长潜力很大。

  第三,能源运输、社会公共事业投资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由于这些方面的能力仍然短缺,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因此这些方面的投资仍会保持较快增长。在以上几方面因素支持下,我们认为未来投资仍然将保持较高增长。当然,今年外商投资增长可能会减缓、重化工业投资增长在市场调节下增速将降低,对投资增幅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综合分析,投资增长仍然会保持在20%左右。使用季度计量经济模型预测,今年投资增长率为26%。

  消费增长将保持较高水平

  去年以来,消费增幅稳步提高。剔除价格因素,月度消费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由去年6月份的9.4%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2.1%。

  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去年农民收入增幅提高;市场物价稳中趋降,供给丰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改革的推进,居民的消费预期不断改善。

  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仍然会继续发挥作用,特别在房价趋稳的环境下,居民集中资金买房的行为减少,即期消费支出则会有所增加。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国内消费增长将会保持在较高水平。模型预测结果,全年消费名义增长率为13%,剔除价格因素,预计增幅在12%左右。

  进出口差额将逐步缩小

  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持续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第二,国内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向国际市场,例如轻纺、服装、家电等,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及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推动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

  随着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进入今年以后,伴随着

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贸易摩擦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这些对我国出口增长开始形成明显约束。

  另一方面,取消配额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总体来看比较有限。2004年贸易摩擦涉案总额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不足1%。当前与欧、美的贸易谈判,在形成新的出口数量限制的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国内出口数量的合理分配,提高产品出口效益。

  综合来看,发达国家对我出口的限制不会导致出口增长的大幅度下降。随着外商投资增幅下降,未来加工贸易出口增长预计将减缓,国内一般贸易出口在摩擦加剧的环境下,增幅也会有所降低,但下降的幅度都不会大,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使用模型预测,今年出口增长率为22%。进口增长相对较低的情况不会持久。预计下半年资源、设备进口将出现较快增长。进出口差额扩大的态势将得到改变。全年贸易顺差预计略高于上年。

  从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来看,能够支持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我认为会在9%左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