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券商集萃 > 正文
 

券商业务8月份重大变化:转机现整合加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4:40 证券时报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梁静

  利好推动券商业务量回升

  8月份在多项利好举措的推动下,证券业基本业务量呈回升态势。经纪业务方面,市场成交均价和换手率明显提升,使股票基金交易量达4776亿元,同比增154%,日均交易额近1
6个月来也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07.7亿元;投行方面主要是股改保荐收入,8月份第二批试点公司基本完成股改,按照证券业协会规定的250万估算,保荐收入将达到1.05亿元;随着审批节奏加快,创新试点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也开始初具规模。

  8月份业务量的增长使今年以来证券业经营业绩总体萎缩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前8个月,

股票基金交易额为21561亿元,同比下降30%;日均134.8亿元的交易量仍低于我们测算的盈亏平衡点约10%;国内股票市场筹资金额328.85亿元,同比降低42.6%。其中,由于宝钢增发使得2005年前7个月增发同比增长135%,其余的IPO、配股、可转债等都大幅度下降。

  券商经纪业务竞争格局正在裂变。主要表现为:市场集中度上升、但趋势不明显,前10和20名集中度分别升0.94和0.25个百分点,增长主要集中在5-10名的券商;华夏和南方等问题较多的老牌券商的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海通、南方和华夏的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末下降0.61、0.40和0.24个百分点;在机构服务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国泰君安、国信、招商等排名均有所上升,战略定位分化的效果开始显现。

  承销业务由于发行数量少,难以准确反映当前的竞争格局,唯一明确的是中金公司将继续保持在业内的领先优势,1-8月其市场份额高达83.7%,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股改业务排名中,中信、国泰君安和国信等投行实力较强的券商处于领先位置。

  股权分置推动证券业步出低谷

  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展将直接决定券商的命运。基于对股权分置加速推进所带来的市场氛围逐步好转,以及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预期,我们认为证券业已初步具备了摆脱困境的条件,但券商必须及时把握股权分置带来的业务机会,才能真正迎来转机。

  1.股权分置改革将直接推动相关业务的开展。

  投行业务方面,保荐业务:1300家上市公司蕴含的股改保荐业务规模将达32.5亿元,平均每家保荐机构为6373万元,若年内有50%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则每家收益为3000万元;承销业务:新老划断之后才可恢复新股发行,按照目前的态势,中小板将率先开禁,主板年内恢复新股发行的可能性也很大,估计新发规模约200-300亿元。

  经纪业务方面,股票成交金额=平均流通股数×平均股价×年周转次数,按照目前的平均对价水平,股改将使流通股数增长30%以上;同时,股改相关配套措施相继推出,将推动市场交投活跃,平均股价和年周转次数也将相应提升,今年以来经纪业务量大幅下跌的现象将得到根本改观。保守估计平均股价和年周转次数分别提升10%,则下半年交易量将环比升57.3%,全年交易量可达37370亿元。此外,市场的逐步回暖也将为自营和资产管理提供释放风险、增加收益的机会。

  2.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创新将极大拓展券商的业务空间。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管理层将继续在规范发展上市公司、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健全完善市场法制、综合治理证券公司等多个方面出台相关措施,推动证券市场长期持续发展。证券市场的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都将给证券公司带来机遇,证券公司的并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等创新业务都将蓬勃开展,券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纵深都将得到空前拓展。

  3.股权分置对推进券商转型具有战略意义。

  股权分置问题的最终解决,将使证券市场彻底摆脱单边、现货、封闭和层次单一的现状,证券公司面临更开放、更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一是金融衍生产品、做空、融资等的实施是把双刃剑,在丰富券商业务结构的同时,也将放大经营风险,券商面临的市场变化更为错综复杂,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二是,市场管制放松将加快金融业开放和混业步伐,商业银行及境外金融大鳄将加速布局国内市场,证券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更为激烈。竞争环境巨变要求证券公司必须具备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否则,券商必然将被淘汰出局。因此,证券公司必须抓住股权分置的历史机遇,战略性地全面推动组织模式、业务流程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尽快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整合加速 巨变在即

  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伴随着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证券行业的分化和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佣金自由化浪潮推动下,我国证券业近年来出现了广发并购锦州、中信并购万通的市场化整合案例,但严格的行政管制以及制度环境缺失使得大规模的并购难以兴起。但这种情况得到改观,我国证券业并购重组的大潮已经提前拉开帷幕。

  1.多重因素推动行业分化整合。

  高风险类券商处置步伐加速。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央行再贷款收购个人债权、由创新试点券商托管并接收证券业务、高风险券商进入清算程序的处置高风险券商的基本操作思路。参与风险券商处置,将大幅度提升创新试点营业网点的规模、改善营业网点的分布状况,为创新试点券商迅速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机遇。尤其是处于第二集团前列的国信证券等在托管后,将对第一集团的银河、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形成直接威胁,而对华夏证券、

南方证券的处置,从根本上改变了证券业的竞争格局。

  注资和扶优速度加快。为确保券商功能的发挥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管理层及时加大对券商的扶持力度,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流动性注资等多种途径加快了对券商的注资步伐,在这一背景之下,原来问题较多的券商将一跃成为资质优良、资金雄厚的实力券商。

  对外开放步伐加大。自高盛高华证券获准成立以后,外资投行明显加大了对国内证券行业的渗透步伐,包括美林、瑞银等都在积极寻找国内并购对象以图尽早进入中国市场;而随着我国融入WTO的加速,外资参股我国券商的比例以及合资券商的业务范围都可能放宽,证券业的对外开放呈加速之趋势,将对我国券业的竞争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2.我国证券业将向垄断竞争过渡。

  在行政监管及开放政策的合力推动下,我国证券业的竞争格局将呈现以下演变态势:市场化并购将成为券商做大做强的主流模式,在融资政策放开以及行业并购的推动下,券商数量逐步减少、规模逐渐扩大,并出现注册资本在百亿、管理资产超过千亿元的超大型券商;证券集团公司将成为大型券商的主要组织模式,包括区域性子公司、专业子公司、合资子公司、综合性子公司等在内,子公司的类型十分丰富;券商的定位进一步分化,综合性与专业化并存、跨国券商、全国性券商与区域性券商并存;最终的竞争格局将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具备央企集团背景以及外资或混业背景的券商将占据相当的竞争优势;在国内拥有一定的客户和网路资源的券商也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