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正文
 

看好中国市场 外资抄底国内水泥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08:06 中国证券报

  冀东水泥(资讯 行情 论坛)(000401)昨日公告,公司董事会批准向海德堡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海德堡(Heidel b e r g )水泥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出售公司所持有的冀东水泥扶风有限责任公司的45.77%股份和冀东水泥泾阳有限责任公司的40%股份。联想到2005年5月12日,华新水泥(资讯 行情 论坛)第二大股东HOLCHI N B .V .增持华新水泥B股876.13万股,持股比例由23.44%增加到26.11%。外资并购国内水泥行业已经渗透到上市公司层面,水泥市场整合的序幕正在拉开。

  产能扩张水泥价格下滑

  1995年水泥产量达到47591万吨。水泥产量从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96年开始,水泥行业进入了过剩时代。

  总量的过剩为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十年的结构调整,新型干法工艺已经主导了水泥技术的发展方向,但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全国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43条,形成熟料产能12987.45万吨。2005年上半年施工项目为518个,其中2005年新开工项目为223个;2005年上半年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共49条,形成熟料生产能力4374万吨;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累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48条,形成熟料生产能力37254万吨,接近全国水泥总产能的40%。新型干法水泥因其规模效益显著、

性价比优势和符合环比要求而受到市场的青睐。

  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受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及

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的影响,水泥市场需求明显下降;水泥产量增速下降,上半年全年水泥产量为46006.34万吨,同比增长8.3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9.52个百分点;水泥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标号水泥市场价格呈逐月下降趋势,以P.O 42.5水泥平均价格为例,今年以来,平均每月下降2元左右,6月份全国平均市场价格每吨330元。水泥经营成本大幅增加,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原燃料成本的上升,是水泥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

  水泥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煤电成本占到水泥生产成本的60%以上。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连创新高,能源价格的高启,助推了煤电价格在高位运行。限制公路运输超载,铁路运输紧张,有的大水泥厂用于重点工程的水泥运不出去,造成企业暂时停产,有关的运输成本和销售费用增加,水泥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

  上市公司业绩遭遇“寒流”

  水泥行业的窘态已在行业的标杆上市公司业绩上得到体现。20家水泥类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分析表明:整体上来看,水泥类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增收不增效,经营业绩遭遇“寒流”。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20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合计为120.2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43%。从利润总额来看,20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合计为2.1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7.01亿元,下降幅度达88.75%。

  20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合计为3894.26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合计高达101482.76万元,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减少97588.5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96.16%。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中,20家水泥类上市公司200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明:在经过前两年新型干法建设高速增长后,水泥行业进入了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能源为代表的资源品价格将会持续在高位运行。投资建设发展的模式将越走越窄,行业进入并购重组的新阶段。

  国外水泥巨头看好中国市场

  我国经济在未来二十年仍将保持较快发展。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又一个经济发展“机遇期”,水泥行业的发展环境宽松。水泥产品是区域产品,有一定的销售半径,我国目前水泥市场发展不平衡,许多地区存在发展空间,特别是人均消费量在400kg以下的地级城市有309个,占地级市总数的85%;广大农村市场有待于启动;周边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建设输油管道和基础设施等,水泥需求旺盛。60%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替代也是水泥行业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径。

  随着主要原燃料成本的持续上升,助长土地、资金、人工成本的大幅增长,造成新建生产线的成本攀升,市场经营压力加大,水泥行业的低谷却为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此前,拉法基与香港瑞安公司联手整合西南地区水泥市场;这次,冀东水泥与海德堡联姻,都将对水泥行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预示着水泥行业并购重组的序幕已经拉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