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G股逞强 短线补涨还是长期风向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07:50 中国证券报

  记者 徐建华 上海报道

  近两个交易日,前期一度低迷的G板块成为市场一大亮点。周一,G股整体走强助推沪指站上年线,当天申万股改指数涨幅为1.34%,表现明显好于两市综指。昨天在两市大盘明显调整的情况下,G板块依然活跃,申万股改指数收盘上涨了0.65%,两市45只G股中,仅有G天威等5只个股小幅下跌,其余40只个股全部上涨,G恒生更是以涨停报收。由于G板块在某
种程度上代表着市场的未来,其一举一动自然让市场格外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发了G板块的活跃?对于两市大盘来说,G板块的活跃仅是暂时提振了人气还是将成为未来市场走势的风向标呢?

  走强具有补涨特征

  作为一个板块,G股只是在近两个交易日才表现出明显的强势,但如果从个股来看,部分G股的走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其中最为突出的无疑是G天威。8月19日G天威对价支付日的收盘价为7.01元,而其昨天的收盘价是11.26元,短短一个月的涨幅高达60%。但G天威的上涨却并非因为其是G股,因为期间G股的整体表现也要弱于大盘,而是因为该股是近期受到市场热烈追捧的新

能源板块的领头羊。因此G天威的上涨虽然对G股有正面影响,并非G股启动的主要原因。前期涨幅较大的G股还有G综超(资讯 行情 论坛)、G宏盛(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个股,但这些个股的上涨都被市场认为是个股基本面因素所致,与投资者对于G板块的看法关系不大。

  对于G板块整体启动的原因,市场认识虽然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看法:

  补涨要求,大多数市场人士在采访中都提到了这一点。海通证券的汪盛认为,相对于大盘来说,G板块前期整体表现低迷,而且这一低迷期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期间大盘累积了不少涨幅,沪综指也冲破了1200这一重要心理关口的压制,因此G板块的补涨要求越来越强烈。

  股改对价水平趋于下降凸显G股的相对价值。兴业证券的王春认为,全面股改后两批股改公司对价水平有逐渐降低倾向,尤其是第二批股改的公司对价水平明显低于试点阶段,市场炒对价、炒预期的热情受到打击,从而使得前期对价水平较高G股具有了相对投资价值,资金有回流G股的迹象。

  也有分析认为不能排除短线资金炒作的因素。天一证券的张冬云认为,G板块中涨幅较大的多是一些盘子较小的个股,而具有指标意义的G长电(资讯 行情 论坛)和G宝钢(资讯 行情 论坛)却表现平平,短线资金运作迹象明显。也有分析认为,由于全面股改后对价水平趋于降低,这使得游资挖掘市场热点的难度越来越大,而G板块既有基本面支撑,同时又易于激活市场人气,暂时成为游资的目标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先后复牌的上海金陵(资讯 行情 论坛)和南化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表现强劲,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市场对于高对价试点股的关注。上海金陵复牌后两个交易日涨幅超过了13%,而昨天南化股份更是复牌即牢牢涨停,两只个股都是股改铺开后对价相对较高的公司,这可能重新引发了市场对于高对价试点股的关注。

  G股走强时机未至

  不管G板块走强的原因何在,市场更关注的显然是其能为整个市场带来什么,尤其是G板块的走强对于未来的整个市场是否具有某种风向标的意义。从市场的普遍反应来看,似乎多数分析人士对于G板块走强的持续性都不乐观,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长期来看,G板块虽然存在走强的可能性,但目前时机仍不成熟。

  国联基金投资总监张岚认为,目前市场最关注的仍是股改,焦点在于那些尚未进行股改的公司,G股由于已经股改完毕,已经不存在含权概念,短线很难再吸引大资金的关注。张岚认为,个别G股可能会受到部分资金关注,但作为一个板块,“目前看不出G股存在整体性机会”。对于有分析认为G板块存在估值优势,张岚似乎也并不认同,他认为,现在的G股是否存在价值上的优势,要等同类公司股改完毕才能看出来。如果说某类G股存在行业上、估值上的机会,那些同行业但却未进行股改的公司显然更具优势。

  虽然很多分析认为现在谈G股的机会为时尚早,但长期来看,市场对于G股的未来仍较有信心,而G股真正走强的时机可能会出现在股改大局基本已定的情况下。张岚认为未来市场的机会肯定会出现在G股上,但机会要等到大多数

股票股改进行得差不多时才可能出现。而王春则认为,真正判断未来G股的走势,可能要等到再融资和新老划断之后的市场状况才能确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