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氏命题成真 股改是券商选择天堂和地狱的机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9:5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黄利明 郭宏超 北京报道 整个行业已经在慢慢地复苏,虽然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股改的全面铺开,大部分券商都已经闻风而动,特别是投行部的工作人员奔赴全国各地“拉项目”。
“上半年,投行部的同事难得出一趟差,现在有时一周就要出去三次,还要马不停蹄地赶,主要是因为股改项目。”民生证券研究部主管袁绪亚如此形容公司最近的变化。 大券商吃肉 “经过四年熊市的洗礼,券商已经到了一个该一分高下的时候了,像中信这样的券商一直都在积蓄力量伺机全面崛起,去年收购广发已经在提示整个业界。”恒远证券高级分析师徐琤预言,“此时股改将会为它们提供绝佳机会。” 据统计,现有的85家股改公司被34家保荐机构包揽。其中国信、国泰君安、平安、华欧国际、海通、中信和广发这7家券商拿下了其中的一半。而目前,有股改保荐资格的券商共计51家。 券商人士介绍说,虽然保荐费收入存在“杀价”,但平均至少还是150万元左右一单。在投行业务青黄不接的时期,这项业务收入可以拉开券商之间不小的距离。“今后的趋势是大券商吃肉,小券商喝汤。”徐琤指出。 以中信证券为例,如以150万元来计算,至少有750万元进项。其中的保荐项目之一,广州控股大股东所承诺的保股价10亿元就成了中信证券广州营业部的客户保证金。在广州控股两天的股价保卫战中,中信证券广州营业部又有了百万元手续费收入,而这是许多营业部一个月也难以取得的手续费收入。 同时中信还抓住了潜在的巨大的流通股客户资源。 统计显示,在已经公布的85个股改项目中,有21家公司选择了IPO时的主承销商作为股改的保荐机构,所占比例达到了25%。而现实是,在过去的IPO项目中,大券商往往依靠自己的实力和资源优势,在IPO项目上处于垄断地位。 东北证券的一位投行人士认为,在对行政资源的占有方面,大券商也会显得更有优势。因为这些券商有强大的股东背景、丰富的人脉资源、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国资部门逐渐成为股改主角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大券商。 其实目前市场中资质较好、股改难度小的上市公司资源已基本被瓜分完毕,大券商不出意外地处于绝对优势。中信证券目前手中握有约30个准股改项目。由于项目数量过多,有些券商不得不婉拒主动找上门来的上市公司。甚至有些券商因为保荐人不够,亦将业务委托给其他券商。 西北一家证券公司的高管认为,那些没有进入股改保荐人名单的券商最后可能连汤都喝不到。首批参加了试点股改的券商们将会有更大的机会,因为积累了股改经验,上市公司肯定更信任它们。 事实上,像宝钢、广州控股等复杂的方案,中小券商很多都没有能力完成。而且,权证的正式推出也让券商的专业能力受到严峻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前两年逐渐“冒头”的新生代券商们在这次股改中并没有呈现出实力来。“在我们的人员储备、研发实力等基础条件还不完全成熟的时候,股改资源依然会流向中信、国信、广发这些极具实力的券商。这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契机。”深圳一家新生代券商的人士直言。 看中后续效应 “股改很可能是把一部分券商带到天堂,把另一部分送进地狱的机会。”一位市场人士如此总结。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认为,股改将有利于推动证券公司提高竞争力,实现内涵式增长。 “保荐费对于券商的困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做一单股改也就只有两三百万,对于大券商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上述东北证券的投行人士指出,“但很多券商注意的并不是这些眼前的利益,通过股改建立起来的关系,可以产生持续的良性资源效应。试点公司多半都有再融资的需求,这才是证券公司真正瞄准的。” 中信证券投行部总经理宋文雷表示,就股改保荐费而言,确实赚不到几个钱,真正的是再融资和新股发行的项目。中信证券已经完成的5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基本确定有再融资需求,其后续业务相当丰厚。 据统计,在本批20家沪深主板股改上市公司中,有过半上市公司曾提出融资计划。在第一、二批46家试点公司中有16家公司有再融资计划。 四川一家券商的人士承认:“我们公司的策略是先做有再融资意向的公司,而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基本是把股改和再融资捆绑来做的。” 该人士亦指出,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一些股改难度不大、后续再融资可能性较大的公司上,这样也能保证公司不至于在做了股改之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其他公司大多也是这种思路,能在这轮股改中掌握先机的证券公司才可能步步领先。 “它不仅是投行项目上的争夺,由于整个市场全流通的预期,后续在经纪业务等上面也会受到全面影响。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里,资源对它来说是关乎生死的。而对于客户们来说,市场化的指挥棒也指挥着它们更多地去信赖有实力的中介机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证券市场是大的中介机构雄霸的局面。”南开大学的一位教授称。 这样说并不夸张。如宝钢权证自上市以来,每日的成交量已经超过股票本身的成交。可以想见今后更多的权证交易将是一笔很大的经纪业务。但目前很多券商根本没有权证交易的资格,客户资源流失肯定是必然的事了。这会再次凸显出有实力的券商们的优势。 背后的力量 其实,由于股改方案总体设计较为简单,技术含量较低,券商们也在股东背景、人脉关系上力拼。 目前不少券商争取到保荐人合同,相当程度上是靠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尤其是以大股东的人脉关系取胜。 河南的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秘告诉本报,现在上市公司报保荐机构名单,其实国资委方面也有推荐的名单,因此保荐机构更多的还是后者说了算。 一位参与股改的保荐人承认,现在股改业务的保荐费越来越低,而且国资管理部门介入也越来越深。 “最近3个月,公司的投行部工作人员频频出差拉项目,但收效甚微。”一家小证券公司的高管言语间颇多气愤。而北京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行部老总也直言“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了,他们手上惟一的一个项目未获批,现在上市公司也要解除合同了。 中小券商迫于经营压力,在无法找到更好的竞争手段的情况下,只好以降低收费作为同大券商竞争的主要手段,这直接导致目前股改保荐收费呈现日渐走低的现象。中信证券研发部高级副总裁于新力指出,现在有些券商的保荐费竟然开到了30万左右,低得惊人。 据悉,因为股改需要与投资者进行大量的沟通,因此上市公司通常比较关注券商两个方面的指标:一个是拥有的营业部数量和开户数量,另外一个是券商控股或参股的基金公司数量。营业部多则可以方便与散户进行沟通游说。那些拥有控股或者参股基金公司的券商更有优势,通过券商的网络,上市公司可以跟基金等机构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方案通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在头两批股改项目中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据称,是由于其资源丰富。 一切设定和未设定的因素都在左右着券商在股改上的比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