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从激进到稳妥的上海态度 这一步总共走了八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9:5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蔡志杰 唐君燕 张勇 上海报道

  从“激进”到“稳妥”,这一步走了八周。

  自7月22日上海等五省市领导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座谈会至9月10日股改全面铺开,上海本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思路的指导原则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本希望走在全国的前列,但
现在还是决定以稳妥有序的方式来促成真正市场化的股权分置改革。

  在上海国资委的态度转变的同时,以氯碱化工、轮胎橡胶和凤凰股份为首的上海本地股也由表现活跃到缩量调整。

  节奏放缓

  全面股改后首批40家正式亮相的公司中,只有上海汽车、上海金陵、张江高科三家上海公司,这与此前流传的至少10家的数量相去甚远。

  上海本地公司数量多、时间长、门类全、国有股比例高,基本代表和反映全国上市公司的状况。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上海具有示范效应。

  于是,“上海股改先行”的呼声日盛。而监管高层频频光临上海进行考察和调研,似乎也印证了市场的看法。

  上海国资委有关人士也曾一度表示,积极推进上海股改,争做先行示范区,是当前工作的一个大方向。

  最开始偏于“激进”的指导原则,以及投资者对股改的预期,也带来了一个多月的上海本地股行情。

  但是,7月22日的五省市领导资本市场股改座谈会上,高层已经开始对各地股改的“赶工”做法提出了意见。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一家,推出一家。

  一位接近上海国资委的人士指出,由于是全面推广而不再进行试点,上海国资委尤其谨慎。在试点方案的讨论实施过程中,发现股改中问题之多,解决起来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其实也是为地方国资委争取了认真思考股改策略、步骤以及股改思路的充分时间。报送股改方案和选送企业名单也没有必要非赶在哪一天的12点以前,充分考虑到股改问题,后续的股改才是真正市场化的股改。”

  知情人士称,“上海将每两个月推出一批股改方案,每批陆续推出10~20家,以此类推,到2006年6月就可以完成60~70家。最后剩十几家钉子户、困难户,或者边缘化,或者卖壳让新东家股改。”

  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金融办、上海证监局和上海证交所联合表示,含国有股的上海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由上海市国资委牵头,并负责与国务院国资委沟通联系;上海市金融办负责协调和汇总工作,并代表上海市政府与中国

证监会沟通联系;上海证交所负责指导和帮助上海上市公司搞好改革。

  据了解,上海国资委将充分考虑,选择哪些企业先做,哪些企业后做,包括注入资产型、资产置换型、定向增发型等需要一些时间来准备的方案都将被考虑。

  研究创新

  “股权分制改革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稳步推进是一个大思路。不应该分哪个板块或者哪个地区。”申银万国

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博士表示。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的上市公司有了初步的股改方案或意向。深圳、广东、辽宁、山东等地方政府已明确表明股改将提速,广东省政府更是强调要争当区域推进“排头兵”。

  “客观地讲,上市公司本身的情况不同,对股改需求的迫切性也是不同的,多一些时间深思熟虑更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某中介机构表示,6月上旬左右,

东方明珠及其大股东还是倾向于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的方式,但是,由于要赶试点的申报时间,不得不被动选择简单的送股模式。“据我们了解,像申能股份这样大股东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也曾考虑过大股东注入资产的对价模式,同样也是为了赶时间而放弃。”

  目前,试点对价模式过于单一已引起质疑。

  “大股东支付对价,但是流通股自然除权,使得送出的股完全成为废纸,大股东吃力不讨好”。某中介公司表示,在第一批试点中,其实已经表现出总市值的损失。而且,“送股模式在类似H股整体上市的电气集团下辖的三家上市公司、上实红筹股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浦发银行这样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没有探讨的可能性。”

  据了解,上海决策部门已经明确,对价方案以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为主要原则。有能力送股的公司尽量以送股为主。送股能力有限的公司,可以考虑创新方案。也会适当引入送资产、送现金或送股、缩股、权证或是这些方式的组合。

  德邦证券高级行业研究员张为民认为,“现在投资者最喜欢送股,或者干脆送现金,但是这样很容易陷入僵局。”

  另外,针对一些难点问题、难点公司,上海市国资委正在进行调查研究,并与证监会、证交所等部门进行积极沟通,结合具体公司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上海证监局有关人士表示:“上海仍然有条件,也应该勇于创新,立于改革的潮头,就B股、绩差公司等上海上市公司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再次在全国做出创新的表率和楷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