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海信收购科龙 > 正文
 

海信:擒龙容易驯龙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12:58 中国经营报

海信:擒龙容易驯龙难

  作者:宁平

  科龙的归属终于有了结果。

  9月15日,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000921)公告,公司单一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资讯 行情 论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于9月9日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下称“海信空调”
)签署协议,将其所持有的科龙电器26.43%的股权转让给海信空调,转让价格为9亿元人民币。

  在众多对科龙感兴趣的企业中,海信为何能够成功“擒龙”?又将如何“驯龙”?海信表示将会保留科龙的品牌,而在国内的家电行业,鲜有多品牌运作成功者。海信能摆脱这个宿命吗?

  为什么是海信?

  海信入主科龙这一结果,可以说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在确定海信收购科龙之前,一位前不久刚离开科龙的人士曾向记者表示,根据他和同事们的“私人判断”,最有可能收购科龙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东的本地企业,二是品牌实力与科龙有一定差距的企业。

  这位人士分析,站在当地政府的立场上来看,科龙的品牌归属和公司总部所在地将直接影响当地的财政税收和就业,因而,政府会倾向于尽量将科龙的品牌和公司总部留在本地。再退一步,也应该留在广东省内。

  这样一来,广东本地企业无形中具备了理所当然的优势。同时,在品牌实力上与科龙有较大差距的企业也很有可能获得收购科龙的机会,因为这样的企业一旦收购科龙,业务重心肯定会转到科龙上来。

  然而如果从这种逻辑出发,海信显然这两方面的条件都不满足。自顾雏军事发后,对科龙感兴趣的企业不下10家,其中不乏广东甚至是顺德的本地企业,海信何以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最终胜出?

  “关键就在于海信开出的价钱最有诚意。”科龙的一位中层认为,虽然顾雏军已经被捕,但从法律上来说,顺德格林柯尔所持有的科龙股权毕竟还是他的财产。“既然已经不可能继续掌控科龙,那为什么不卖个好价钱呢?”

  当然,政府的态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知情人士表示,当地政府与顾雏军此前的分歧主要在于:在惹出众多麻烦后,当地政府认为顾雏军继续控制科龙将不利于科龙的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顾雏军仍然不愿放弃科龙。“只要顾雏军放弃科龙,政府还是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对其进行重组。”这位人士称。

  当地政府的行动也基本上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直到在顾雏军被拘之后,当地政府都在强调科龙是民营企业,政府不便插手。知情人士表示,正是基于政府的这种态度,海信虽然不符合本地企业和品牌实力与科龙有一定差距两项条件,但由于其“黑色家电”业务与科龙的业务有较强的互补性,再加上愿意拿出真金白银重组科龙,最终还是被选中。

  “擒龙”之后的挑战

  有消息称,海信已基本确定了接管科龙的管理团队,其中,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将有可能出任科龙总裁,汤业国将主管科龙的空调业务,而石永昌则将进入科龙集团主管

冰箱业务。

  按照海信方面的说法,海信斥巨资收购科龙,主要是想在三个方面进行拓展。首先是业务类别。收购科龙之后,海信在白色家电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其次是品牌影响力,一直以来,海信都难以摆脱区域品牌的形象,收购科龙之后,海信的品牌形象将得到大幅提升。最后,海信还想借机实现在华南的布局。毕竟华南庞大的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对海信都有极大的诱惑力。

  不过,要实现以上目标,对科龙进行有效整合至关重要。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科龙偏偏“很不配合”地和海信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9月13日,科龙公告称,截至8月31日,

科龙电器及其控股子公司遇到的涉讼或仲裁案件共计108件,涉案金额近6亿元。从债权银行到供应商集体出击,科龙留下的烂摊子由此可见一斑。光是理顺这些错综复杂的纠纷、投入启动资金、稳定供应商和销售商、全面恢复生产这些事情,就够海信忙活一阵子了。

  然而即使顺利摆平这些事情,科龙与海信的白色家电业务之间的整合也面临着很多难题。

  据科龙的内部人士透露,海信整合科龙主要分重建业务关系、全面恢复生产和整合科龙与海信相关业务三大步骤。海信期望,未来将海信现有的空调业务和冰箱业务都注入科龙,从而实现其白色家电领域的霸业。

  不过,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品牌整合。海信已表示将会保留科龙的品牌,而在国内的家电行业,鲜有多品牌运作成功者。科龙本身就已经有了科龙、容声和康拜恩三个品牌,再加上一个海信,这方面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科龙内部人士向记者揭示了科龙现有的多品牌困境:容声是科龙最重要的冰箱品牌,顾雏军收购科龙后,想在冰箱领域以科龙来取代容声,但一直不成功。康拜恩则是一个由顺德格林柯尔授权科龙使用的品牌,顾雏军退出之后,科龙将不能使用这个品牌。那么,留下来的空缺由什么来补呢?海信会以自己的品牌去填补这个

  低端市场的空缺吗?

  在收购科龙之后,海信不可避免地要与同城的海尔正面竞争。但“海信+科龙”是否就可以与海尔一较高下?答案可能并不乐观,毕竟,光是一个海尔广东公司,在产值上就可以与科龙相提并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