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大跃进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公司无奈送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12:53 中国经营报

  作者:戴奕

  即使历经“论证——试点——总结——规范”之后,进入第五阶段(推广)的股权分置改革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明年上半年解决全部问题。”9月14日,深圳某上市公司老总向记者转述了近日在当
地召开的、主要由上市公司高管参加的股权分置改革推进会的议题。

  但一位证券业内人士表示:“加速推进股改工作绝对是正确的,但是以设定时限、下死命令的方式做,反而会造成市场的混乱。股权分置改革毕竟不是‘大跃进’”。

  据记者了解,很多上市公司迫于各种压力,为了达成尽快完成股改的目标,不得不放弃了原本计划周详的创新方案,转而采用此前被市场广泛接受的送股模式。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那次会议上,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上市公司表示,在半年内全部完成股改,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述上市公司老总告诉记者:“尽管大家都非常愿意配合股改工作,但是由于各自的特殊原因,实在没有办法立即开始股改。我们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在大股东占款等很多问题解决之前,连进行

股权分置改革的先决条件都不存在。尽管我们早已应有关方面要求做了方案,并且已经上报,但是我们自己很清楚,那样的方案根本就没有通过的可能。”

  这位老总介绍,9月11日在深圳市政府主持召开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再次强调进一步增强加快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并要求本地上市公司“力争在6个月时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但很多公司当场就表示了反对意见,这些公司所涉及的问题包括股权归属不清、大股东占款积重难返等等。例如此前深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较多,但股改后要求先股改再股权过户,使很多受让非流通股的投资者无法过户,这部分上市公司实际已售出股份的老股东不愿管股改的事情,而新的股东由于股权尚未过户而无权参与公司决策。同时由于新股东是以较高的价格受让非流通股,目前又面临支付对价的问题,使得新股东的反对意见极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各地有关方面召开的股权分置改革推进会,都将“2005年完成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改工作,2006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股改工作”这一目标作为任务或“吹风”的形式,通知到各家上市公司。

  港澳资讯研究部主任田文斌认为,目前由于再融资和IPO压力太大,管理层加大股改力度完全合理,但是半年时间显然太过匆忙,而股改极有可能一急出乱、忙中出错。“本次全面股改正式启动的首批40家上市公司中,就能明显看出部分公司方案推出得很仓促,准备不足。有几家公司还处在可转债转股期,显然对流通股东有欠考虑。”但田文斌同时分析,所谓的“完成大部分股改工作”应该指的是“权重的大部分而数量上的大部分”,也就是大部分权重股必须完成股改。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股改已经到了全面展开的环节,国家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要注意的是股改不能速度太慢,但也不能一哄而上。”针对目前ST板块股改概念的热炒以及该板块在股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华生认为,目前对垃圾股的炒作风险很大,虽有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但实际上这些垃圾股没有改造的基础,“投资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送股的无奈

  “没办法,为了顾全大局,我们只有采用前两批试点中最容易通过的送股模式。”上海某上市公司老总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公司是本次40家上报股改方案的公司之一。

  据记者统计,本次上报方案的40家公司中,采用存量送股方案的仍然是主流模式,尽管同时也出现了增量送股、缩股等方案,但均未脱离前两批试点过程中的方案。相比之下,各家公司在对价水平上更趋于接近,送股比例落差较小,而且平均支付对价水平(包括标准对价水平和纯送股水平)小于前一批试点公司。

  “原本我们准备了一个对公司各方更为有利的完全创新的股改方案,但是保荐机构为了一次性通过管理层审批和股东大会表决,否定了我们的原有方案。我们只好采用增量送股模式,这对公司来说其实很不公平。”一家刚刚上报股改方案的公司高管告诉记者。而为该公司设计方案的保荐机构负责人则直接告诉记者:“虽然管理层鼓励各种创新的对价支付方式,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也为了确保投票得以顺利通过,采取直接对价的简单模式是最可靠的,至少在全面股改初期送股仍将是主流模式。”

  另据记者了解,全面股改启动后首批递交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有数家因为上报的送股水平太低而被有关部门打回,其中包括最近被网络热炒的某老牌绩优上市公司。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改试点期间由于市场各方要互动和博弈,所以过程会很长。目前股改工作全面展开,应该注意提高股改的效率和成本,没有必要过多纠缠于对价的多少。因为对价这个问题本身没有个基准,股改的目的是为了多赢,是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改试点公司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多利用他们试点的经验,没有必要一切重头来。当然各家公司情况都不同,应该有自己的创新思路。”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对价问题,让上市公司老总和保荐机构伤透了脑筋。记者近日参加了上海本地某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媒体见面会,与以往试点公司媒体见面会大张旗鼓、大造声势不同的是,这次见面会只进行了15分钟,在公司高管和保荐机构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后,主持人就宣布散会,并告诉参会记者,所有问题都能在会议材料上找到答案。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大部分上市公司普遍选择送股方案,而且支付对价的比例差不多,是因为大家目前都保持低调姿态,希望“混”在10送3的“大流”中通过表决,以达成尽快完成股改的目的。

  (本报实习生范舒菡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

  凯恩股份的“危险游戏”

  “凯恩的‘10送3’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改革需求,不如说是屈服于套利情绪强烈的市场。凯恩的股改方案虽不好界定究竟是在讲理还是讲利,但我们的方案至少体现了公司大股东的改革诚意。”凯恩股份(002012)董事长赵键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称,“并且,股改后的凯恩即将面临一场危险的资本游戏。”

  为股改护航

  记者了解到,此前凯恩股份计划采用的方案并非送股,而是一个颇有创新意味的方案。“这是一个完全创新的股改方案,可以保证

股票复牌后股价不会出现自然除权。”方案设计人如是说。

  尽管记者再三追问,赵键仍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记者透露这一方案的具体细节。但他告诉记者:“凯恩最后推出‘10送3’的方案,完全是由于为了配合管理层全面推动股改、通过全体股东的表决而采用的较为保险的股改方案,毕竟公司的时间还是不够充裕。”

  “公司在设计股改方案时最头疼的是股价定位没有可比性。”赵键对此颇为无奈。据记者了解,凯恩股份是国内惟一一家、同时也是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系列化生产电解电容器纸的厂家之一另一家为日本NKK。这使得凯恩股份在做股改时没有了可参考对象,因为日本NKK目前市盈率高达250倍左右,如果按NKK目前的市盈率为标准来进行改革,应该是流通股股东向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来获得凯恩股份全面价值释放带来的收益,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果只是简单按照股权分置改革政策理论指引(支付对价是为了补偿流通股股东因超额溢价发行而多付出的投资成本),并依照所处行业平均合理市盈率来计算,那么流通股股东在申购时就以低于凯恩股份真实价值的价格购买到了公司股票,凯恩股份岂非属于折价发行?”凯恩股份董事会秘书田智强笑称。

  而赵键则认为,尽管凯恩股份情况特殊,但也决不应该漠视股改对价和对流通股股东的保护,毕竟中小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需要积极和热忱,但同样也需要理智和理解。只讲‘利’而不讲‘理’,绝不是改革的正途。”

  危险的资本游戏

  “有人问我,凯恩股份到底属于造纸股还是科技股,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只能说两者都是。因为凯恩是造纸行业,但是目前50倍左右的市盈率确实是科技股应该有的市盈率。”赵键笑着调侃道。“实施股改后,凯恩股份的产业‘抗日’,增加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据赵键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能系列化生产高、中、低压电解电容器纸的企业,只有日本的NKK和中国的凯恩股份。NKK是最早致力于电解电容器纸商业化的企业,一直以来也是整个产业方向的主导者。1998年以前,NKK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全球市场平均份额在66%以上。

  1998年以后,凯恩股份全面出击。公开资料显示,从2001年起,NKK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逐步下降,到2005年初,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下滑到60%,中国市场则由原来的66%下降到50%。目前,凯恩股份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到22%,国内市场占有率36%。但与NKK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业内专家认为,凯恩的未来取决于与NKK竞争的结果。目前NKK在生产技术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技术储备和产品系列化、产品质量上,两家企业差距不大。2004年度《电解电容纸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度,电解电容纸的全球需求量为2万吨,其中国内约需1万吨。但2004年度凯恩股份的年产能仅为3500吨。在行业市场增长而产能不足的前提下,其与NKK公司的竞争相对比较平和,但是随着凯恩5000吨电解纸项目年底的投产,再加上凯恩的产品销售价格仅为NKK的50%~70%,因此,未来竞争的结果将变得不可预测。

  如果凯恩以全面胜出结束“战争”,较低的原材料价格对下游行业无疑非常有利。但如果失败,这些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就有可能较现在急剧上升。在没有话语权的前提下,钢铁行业

铁矿石涨价100%的情景也可能会在电解电容器纸行业再现。

  目前,凯恩股份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以10送3股支付对价,凯恩股份实际控制人持有的比例将下降到30%,其“天窗”已经打开,给了NKK从资本市场直接并购凯恩股份的可能性。除了在生产销售领域外,凯恩的产业“抗日”就此增加了一个来自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2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