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视点)“准神奇式思考”与“全流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08:59 中国证券报

  文/方建武

  “全流通”对中国股市真有那么大的冲击吗?笔者不以为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在缺乏对披露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前提下,由于某些外部信息的干扰,放大了那些对中小投资者相对不公允的信息,导致投资信心严重受损所致。

  准神奇式的思考

  心理学家Skinne r (1948)利用鸽子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不管鸽子做什么,固定每隔15秒给鸽子少量食物。尽管喂食不受鸽子动作的影响,但是鸽子们开始深信一定是他们行为中的某些东西导致主人的喂食。于是每只鸽子明显的误认为必须展现某种特定的行为才能得到食物,并且非常固执地表现它所认定的动作而且几乎无法改变。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神奇式的思考”。

  Tversk y 和Shafir (1992)发现的“准神奇式的思考”则揭示了个人在行为决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而正是这个特征促使个人决策走入误区。下面这个心理实验将“准神奇式的思考”的内涵准确地阐释出来。将被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看两组人可以把手在冷水里放多久,其中实验组被告知:心脏强壮的人可以忍受冰水较久。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人将手放在冰水里的时间明显较长。原因很简单,实验组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有较强的心脏,而故意将手放在冰水里时间较久,这就是“准神奇式的思考”。事实上,心脏是否强壮已经是既成事实,并不由于在冰水中时间长而改变。

  具有“准神奇式的思考”心理特征的个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出某些行动解除原来的决定或改变历史。譬如,在选举当中,有“准神奇式的思考”心理特征的个人会认为,自己的一票可能是决定性的,这样可以增加一个好公司和好社会的可能性。这种心理特征并不是人类心理中固有的,它是在外部因素诱发下产生的,因此了解和掌握人的这种心理特征规律,对人的正确、理性的决策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全流通”中弱势群体

  中小投资者在股市初创阶段规模较大,占有流通市值比例较多,为我国股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我国

证券市场发展的十多年历史中,可以观察出,不论是哪一个阶段,中小投资者都是市场的弱势群体;其显著特征是: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解读能力弱。证券投资业是一个知识、资金、信息密集型行业。中小投资者具有投资的实力,但绝大多数人缺乏进行投资的能力。

  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新兴”+“转轨”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产生的,虽然借鉴了国外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但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框架下,仍然是在走一条探索发展的道路。创立之初,由于上市公司数量较少,需求大于供给,投融资比例失衡,使得投资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彰显,由此吸引大量中小投资者入市,并且中小投资者中的佼佼者财富积累较快,成为更多人涌入证券市场的理由和楷模。此阶段的投资者根本不需要证券投资知识,只要有资金、身份证和买入

股票,就等于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正是“一夜暴富”的财富效应造就了我国中小投资者的先天不足——信息解读能力的弱化。从行为金融进行分析,这种显著的财富效应形成了投资者心理中“锚定效应”,通过代际传递,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扭曲的投资理念。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弱化的信息解读能力成为中小投资者投资的重要障碍,只能依靠外力了解和解读信息,因此诱发“准神奇式的思考”的潜在因素已然具备。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依照探索发展的路径运行的,因此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具有政治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印记。从全流通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渐进”式的探索发展和获取“多赢”的社会效果是股权改革的主流方式和目的。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随着我国对世贸组织承诺金融开放日期的不断临近,金融改革不可逆转。

  如何应对“全流通”

  从1999年国有股减持方案首次出台开始,中小投资者不仅积极参与方案的讨论,而且还利用“准神奇式的思考”付出了行动,结果6年下来,伤痕累累,资金所剩无几。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和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发展,市场投资者结构出现了质的变化,以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为首的国内和国外的机构投资者成为了市场主流,占有市场的绝对份额,因此市场博弈双方应是机构投资者与管理机构。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是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投资警示。对“全流通”问题,笔者认为,中小投资者必须有自我保护意识。具体讲,首先是仔细静观,谨慎实践。既然在市场上是弱势群体,中小投资者只是积极的讨论参与者,而不是“准神奇式的思考”的行动者。其次,加强自身投资修养,提高信息的解读能力。“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论的主旨。中小投资者要适应新的投资环境,就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经济领域知识的学习和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增强自身解读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对行为金融的学习,了解人类决策的规律和误区。

  “准神奇式的思考”是人心理中的自我欺骗特征,是人类决策的大忌。它虽然不是人心理中固有的,但它随时会由周围其他因素诱发而出,从而说明它是人心理中隐性的有缺陷基因。它的存在,时刻提醒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避免走入决策误区;对中小投资者来讲,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必须抛弃“准神奇式的思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