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到大陆盖厂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08:22 中国证券报 | |||||||||
张汝京简历江苏省南京市人。毕业于台湾大学,于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现担任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总裁。曾在德州仪器工作了20年。他成功地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地区创建并管理了10个工厂的技术开发及IC运作。 记者高改芳 上海报道
每年7、8月份,是中芯国际(SMIC0981HK)的多事之秋。因为这个时候是芯片供应商争取下半年合同的关键时期。 不论愿不愿意,每当这个时候,中芯国际的首席执行官张汝京都会处在风口浪尖,要么被台湾当局警告罚款,要么被业内老大台积电的诉讼纠缠。 今年8月,张汝京在与台湾当局发生争执后申请放弃台湾户籍及其相关的居民权。 张汝京拥有美国国籍和台湾户籍,他在上海创建中芯国际之前曾经在台湾工作多年,但是他对台湾当局限制企业和居民在大陆投资半导体产业的制度非常不满。中芯国际发言人赖佑明表示:“台湾当局试图以不当投资为由对我们的首席执行官罚款500万新台币。” 树欲静而风不止。 半导体行业的开拓者 尽管我国的芯片(即半导体semi-c o n 鄄ductor 、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60年代,但作为现代产业为人们熟悉却是在张汝京和他的中芯国际落户大陆之后。 芯片产业就其生产流程而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设计公司按照客户需求设计出线路图;然后由半导体制造厂将其线路建立在圆硅片上,即晶圆(wafer);晶圆片再送往下游的封装测试厂被切为小片,再外包陶瓷或塑料封装成芯片。相应地,芯片企业分为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三种类型。 张汝京就是盖晶圆厂的高手。 1977年入行,张汝京至今已在芯片行业从业近30年,其中有20年效力于德州仪器(TI),参与了德州仪器大大小小9个晶圆厂的建设。 1985年张汝京参与设计了两个晶圆厂;1989年在台湾建6英寸晶圆厂;1992至1994年在新加坡建8英寸晶圆厂。而新加坡的建厂经历,竟为后来中芯国际的发展准备了人才。“当时我们到大陆招聘员工去新加坡的厂里受训,大概有300人左右。其中有些留在新加坡,而160-170人现在就在中芯国际。”张汝京带着他一贯的微笑说道。 1995年张汝京在意大利建立了8英寸晶园厂。其后又参与在日本的8英寸晶园厂的建设。1997年,张汝京从德州仪器退休,到无锡的华晶上华建设5英寸、6英寸晶圆厂,三个月后被召回台湾做世大积体电路公司的总经理。“我至今和华润上华的关系很好。可惜世大在1999年开始赚钱的时候被卖掉了。”回忆往事,苦甜参半,“我在2000年2月正式离开台湾到大陆来。我想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搞上去。”张汝京说。 当时,很少有人相信张汝京会成功。因为半导体制造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又是人才密集型产业,这两点形成了一般人可望不可及的高门槛。 但张汝京赶上了好时候。5年前,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支持所有符合条件的半导体企业,不分内外资。半导体行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土地、资本各个方面都有优惠政策。“内地的土地价格才相当于台湾的百分之一。内地盖厂的成本要比台湾便宜38%。”国内银行首批为中芯国际提供了4.8亿美元的贷款,这些都使得张汝京在内地的发展异常迅速。 短短五年时间,中芯国际在内地建成了5个芯片厂,进入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前三强,能提供从0.35微米到0.13微米的集成电路制造服务,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将国内外半导体的差距缩小了2-3代。2003年,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为3.65亿美元,年营收成长率高达6.3倍,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晶圆制造公司。2004年,中芯国际年营业收入达到9.75亿美元,同比上升166.4%,净利润为8970万美元。 2004年中芯国际在美国、中国香港上市,两次共筹集资金10亿美元。张汝京向外界说明时常提到:“我们在设备最便宜的时候切入,在芯片价格上升的时候上市。”末了还不忘加一句,“这是上主的赐福。”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网页上是这样介绍张汝京的,“张汝京博士一直关注和支持中国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2000年,他筹资14.8亿美元,在我国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国内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把当代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主流工艺技术引入中国,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工厂才具备的铜布线制程工艺和0.13微米及更先进技术的光掩膜板制造服务。短短几年,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等大学开展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科技成果…… “中芯国际的建立,使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提升了‘数代’,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通过张汝京博士的努力,中芯国际从海外引进1000多名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优秀人才。此外张汝京博士还非常关心中国西部的发展,吸纳西部青年到公司工作,多次为西部希望小学提供赞助。” 屡遭罚款的“叛逃者” 今年3月,台湾“经济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张汝京2000年在上海创建中芯国际,该计划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批准。尽管张汝京是美国公民,但他在台湾有住所,因此有关的投资限制适用于他。声明强调,“如果他(张汝京)没有在6个月内撤回资金,将被重复处罚,直至遵从命令为止。” 张汝京在其后发表声明,从中可令人体会到他的拳拳赤子意:“本人是美国公民,在美国求学与工作多年,一直持用美国护照。自2000年2月搬至大陆工作,现已超过5年,如同许多海外美籍华人,本人对海峡两岸和美国的热爱与关心,始终如一。” “作为一个高科技工作者,我认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本人有幸参与美国、新加坡、欧洲与大中华地区多座民用晶圆厂的建立与经营。从一个基督徒的立场出发,能将个人专长用于事业发展并对社会做出贡献,一直是我的使命与理想。 “对于台湾‘经济部’日前作出的行政处分,本人深表不解与遗憾,将委托律师妥善处理此事。本人仍将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在中芯国际的工作上,为股东、客户与员工作出最大的回报与贡献。” 今年与台湾当局发生争执后,张汝京申请放弃台湾居民权及其相关的户籍身份。“中芯国际在内地发展的五年,也是台湾当局打压的五年。”张汝京笑称。今年是张汝京第3次收到类似的罚单。 去年3月,中芯国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四个月后,张汝京接到台湾当局传真,称要对他罚款75万美元以及判处两年监禁,理由是中芯国际违反了台湾企业在内地的“投资法”。但此后没有了下文。 2002年7月份,为了限制半导体产业赴内地投资,台湾当局规定“以后对于违法赴大陆投资者,最高可处以2500万元新台币的罚金,同时企业负责人最高可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后不久,台湾当局宣布对中芯国际当时的股东诚宇创投及全球策略投资管理公司各处以新台币一百万元的罚款,还同时要求这两个公司从中芯国际撤出。 张汝京没有在公开场合回应过台湾当局的非难。与记者交流时,他不止一次地提到希望扶植民族工业,提到“血浓于水,同胞的爱”。他也不止一次表示:“限制台商到大陆投资是个错误,这会给其他地区的投资商以可乘之机。” 今年四月,当张汝京面对台湾当局的罚款时,不禁流下了眼泪。他说:“我当时真的很生气。不过后来一想,把中芯国际做好,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做强,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屡遭诉讼的挑战者 “从2000年建厂到2003年7月达到月产4.5万片8英寸晶圆的产能,中芯只用了3年的时间。而联电1980年建厂,7年后才达到这个水平;台积电1987年建厂,用了5年;”张汝京向记者历数中芯国际的业绩时,对公司和全体员工的成就十分欣慰,“实现年收入3亿美元以上,台积电用了6年;联电大约用了13年;而中芯国际只用了3年。” 可能正是中芯国际的羽翼渐丰,引起了芯片制造业老大——台积电的紧张。在2004年3月,中芯国际在纽约上市仅四天之后,台积电向美法院提供新证据证明中芯国际侵权。从2002年3月到2004年6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台积电四次向美国法院起诉中芯国际。 张汝京和台积电董事长张仲谋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张汝京刚加入德州仪器的时候,张仲谋已是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1987年,张仲谋离开美国回到台湾,创办台积电,并且将芯片制造与芯片设计分离,专门从事代工,开创了全新的产业模式,被称为“台湾芯片之父”。 业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张汝京离开德州仪器之后,回到台湾任世大(WSMC)总经理,并在短短三年内带领世大实现了盈利。1999年时他曾经建议在台湾建两个厂,把其它的许多厂都建在大陆。但始料未及的是,2000年1月,大股东们把世大作价50亿美元卖给了竞争对手台积电。此后张汝京决定在大陆开始圆他们团队的梦,台积电的很多员工后来都到了中芯国际。 这段故事被认为是后来中芯国际和台积电许多“误会”的起点。 2004年5月,台积电在美国第三次起诉中芯国际侵权后,张汝京向记者表示,对台积电的诉求法院部分不予受理,台积电有和解的意图。“台办、上海市政府和许多海峡两岸的师长、朋友们对中芯国际还是不断给予支持。”张汝京对此心存感激。 2004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超越了它的新加坡对手特许半导体,成为世界第三大芯片厂商,排名仅次于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和联电之后。但在大陆业务方面,张汝京觉得有些地方中芯比他们两个公司有优势。 “跟台湾省那两家比起来,他们还是非常有经验,也做得非常好。但是在中国大陆开展半导体事业有特别的好处,就是成本的控制的确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优势,我们中国大陆的作业员是全世界最好的…… “我们这样来看的话,假设台湾那两家很好的公司也都能够来的话,假设它们平均一年半增加一个厂的话,我们现在是有五个厂,马上我们就要再增加两个厂变成七个厂,假设我们不再增加厂的话,6到10年之内,它们在国内的产能大概就跟我们相同了。”张汝京微笑着,一脸自信。 节俭朴素的“清教徒” 像很多科技工作者一样,张汝京给人的印象十分朴素——很多时候穿着夹克衫,在中芯国际的办公室里时,干脆穿着工作服。说话之前先微笑。表达热烈感情的方式就是双手握住你的手,摇啊摇,眼睛诚恳地盯着你。 在中芯国际,大家都知道浪费是张汝京深恶痛绝的一件事。掌管着十几亿美元资产的张汝京多年来一直开着一辆普通桑塔纳轿车,后来换的一辆新车是普通的经济型轿车西耶那。中芯国际仅在上海和北京有两辆别克车算是“高档”,其他公车都是桑塔纳,或是西耶那、华普这样的经济型轿车。 张汝京对于成本的控制可以说无可挑剔。与台积电和联电相比,中芯国际的成本控制也是最出色的。中芯的所有员工出差只能坐经济舱,“这样每年能省200万美元,可以买一台设备了,每月可增加1000片的产能。”张汝京这么算账。 中芯在筹备建厂时,为了省去昂贵的房租,都会先盖几间铁皮屋做临时办公室用,这些屋子在厂子建好后并不拆除,而是改做仓库,张汝京的这种“物尽其用”有时让员工都觉得有点受不了。中芯国际每年都有大量人员流失,其中2004年就有160多人去了新加坡,因为那里的工资是中芯的5倍。不过,对这一点,张汝京并不承认,他说这是因为有绿卡等其他的诱惑才导致的。 能够打动张汝京的诱惑却很少,有人说他过的是“清教徒”一般的日子。每天张汝京肯定是最早上班的高管,“我的生活很简单,一周上班六天,每天在工厂待12个小时,星期天固定去教堂。”生活俭朴、努力工作,张汝京的以身作则在中芯国际形成了风气。 “他对中国的半导体有一种使命感,他要透过成功事业来打造一个理想社会,你很难不被他感动。”中芯市场营销及业务中心副总裁谢宁这样评价张汝京。 张汝京早就把家搬到了上海,太太和儿子以及老母亲都生活在上海,张汝京把中芯国际建在了上海,也把自己的心留在了大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