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研究机构缘何没有流通价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10:24 证券时报

  在券商的各个业务部门当中,研究部门的人力资本最为集中,按理说也应该是最值钱的部门。但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券商辛辛苦苦打造起来的研究体系,往往在转让过程中一文不名,这不能不说是证券研究的尴尬。

  除了研发部门,几乎所有与券商业务相关的业务部门都可以拿来单独转让,尽管价格有高有低,但成功实现转让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营业部可以单独买卖,买家看重的是牌
照和客户资源;投行部门也有券商愿意出价竞买,值钱的是项目资源和保荐代表人;即便是受托理财部,过往的客户资源也能引起其他买家的兴趣。

  在此次金信管理研究的研究员集体投奔成都

证券之前,也有过一些券商研究员整体转往其他券商的案例,如原
汉唐证券
的研究团队在所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长江证券,原大鹏证券研究所也有部分研究员投奔了世纪证券。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整体转移都没有涉及到研究所的整体转让,充其量是研究员的搭伙儿找工作,或者叫集体跳槽,原来所属机构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目前国内证券研究机构同券商之间具有天然的紧密关系,研究所多是券商的一个业务部门,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券商的其他业务部门提供研究支持,真正独立运营的证券研究机构凤毛麟角。研究所本身缺乏独立的品牌和稳定的客户群体,这决定了其价值只能依附于券商实体才能体现,一旦券商实体出现问题,则研究所只能面临一种结局———树倒猢狲散,毫无整体转让的价值可言。

  研究所不值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重新搭建研究架构的成本相对较低。除了少数几家明显领先同行的券商研究所之外,目前多数券商的研究业务比较雷同,只要提供比较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任何券商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起研究架构,根本没有必要为整体收购一家研究所而付出额外的代价。

  研究创造价值已经成为证券行业的共识,但是如何把研究创造的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国内的证券研究机构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多数券商的研究部门都是公司的成本中心,研究所赔本赚吆喝的现象非常普遍,任何一家机构都不愿意出钱购买一个只会亏钱的证券研究所,这也是目前证券研究所不好卖的重要原因。

  (闻 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