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难言“大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02:36 新闻晨报 | |||||||||
贺宛男 日前,全面股改后首批40家公司的名单已公布,有人测算,这些公司的平均对价水平比试点期间有所提高,但具体看却并不尽然,中小板公司就是一例。 这次参加股改的20家中小板公司,有17家对价方案为10送3股(包括威尔科技以资本公
理由一 流通股股东净值贡献大 对此,有保荐人解释,前10家试点的中小板企业均为民企,而这次20家中有好几家国企,因而对价有所降低。但沪市的大型国企上海汽车不也拿出了10送3.4股的方案? 经过二批试点,市场对于中小企业的对价预期已经达到了10送4股。为此,有中小企业老总感到难以理解,凭什么民企就要送这么多? 其实,这并不是所有制歧视。因为在中小板公司的净资产中,公众股东的贡献比例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要高。统计显示,50家中小企业的流通股东对上市之初净资产的贡献比例平均为59%,非流通股东平均为41%,即二者之比大致为6:4;而两市主板公司这一比例大致为5:5。另一方面,主板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比例大致为35:65,而中小板公司这一比例为30:70。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为了牢牢掌握家族的绝对控制权,公众股发行往往取规定的下限,即25%。50家中小企业中,公众股比例在25%或接近这个比例的有18家。 公众股东以60%的净资产贡献比例仅占不到30%的股权,在股改过程中理应得到补偿,其对价水平简单推理应为10送10股,因为这样公众股东才能以60%的净资产贡献占有60%的股权。当然,这种推理太过牵强,对以创业资本投入的非流通股东也不公平,但就算对折,平均10送5股,还是应该的吧?没想到这次20家公司居然只10送3股。 理由二 大股东“关棚”时间短 另有一点也不能忽视,从新和成算起,中小板公司资格最老的也就1年零3个月的上市期,现在只要送点对价就可以获得流通权了,比起主板最长的已“关”了14至15年的大股东,中小板取得流通的时间成本要比主板低得多。也许中小板的大股东会说,我们并不想这么快出售,不是已经作出36个月、乃至48、60个月不减持的承诺了吗?承诺不减持是一回事,股份性质转变为流通股又是一回事,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转为流通股后,股权按市值计算已大大升值。 其实,市场是最好的见证人。目前中小板G股中表现最好的公司之一传化股份,就是因为公众股东以对该公司50%的净资产贡献,拿到了10送4.5股的对价,送股后公众股持股比例已上升到36%,公众股东心也就平了。还有苏宁电器,虽然对价仅10送2.5股,但公众股对净资产的贡献比例为47%,送股后股权比例为33.5%,贡献和所占权益之比也还算合理,而且其成长性不错。 然而,在即将股改的20家中小板公司里,如德豪润达、精工科技、华兰生物等公司,公众股对净资产的贡献都在61-66%之间,对价仅10送3股,送后如德豪润达流通股比例才占33%。61%的贡献才占33%的权益,且公司今年上半年每股亏损0.277元,这样的方案如何能获得市场的首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