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引入国资考核体系 国企不再超然股市沉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09:56 证券日报 | |||||||||
本报记者 张 亮 “市值引入国资考核体系,对证券市场是一大利好。”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韩复龄教授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韩教授所说的这一利好,出自9月9日国资委发出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
这一举措,虽然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建议,但此番正式在国资委的通知中予以明确,尚属首次。 真正构筑利益共同基础 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吴淑琨向记者表示,原来因为股东利益基础割裂,很容易导致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行为的发生。股改后国资考核引入市值指标,这将使国有股股东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市值的变化,有利于构筑起各类股东利益的共同基础。这也更加有利于理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基本法则,有利于维护二级市场股价的稳定,有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韩复龄教授说,股权分置状态下控股大股东的目标取向是净资产价值最大化,而在全流通状态下的公司价值评价基准则是股票市值最大化。 他说,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上,股价是公司经营业绩与成长性的客观反映和折射,因而所有股东最关心的应该是股价,自然其目标也应该是股票市值最大化。当我们分析某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指的是该公司的公允总市值应当为多少。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其实指的就是上市公司总市值,即在全可流通条件下股价与股本的乘积。 因此,在全可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价值可以直接通过股票价格反映出来。这无疑有助于克服大股东对股票市价不闻不问的不正常状况,也有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多方面影响上市公司行为 “对上市公司而言,引入市值考核的影响主要在于,它可以引导和改变控股股东以及上市公司高管的行为。随着市值考核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长期以来高管激励缺位的现象会有所缓解,这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吴淑琨对记者说。 韩复龄教授则将“市值考核”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一方面,非流通股股东及整个社会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评价标准会发生变化,财富及保值增值的标准将从净资产的多少转到市价总值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会发生变化,股价的涨跌关系到对他们的评价,盲目融资,不惜以股价暴跌换取净资产增大已不符合其自身利益,其融资行为会受到市场的约束。 二是有利于强化社会公众投资者及外部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约束。各方面的相关利益人可根据会计信息对公司价值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预期,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对公司的外部监督。具体而言,如果公司股价因经营原因持续下跌,会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加公司再融资的困难程度,提高融资成本,影响公司的业绩提高和长远发展。而这,无疑对企业经营者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有利于提高经营者搞好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有利于真正实现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全流通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将使证券市场上的购并案变得更加透明、规范,并降低购并的潜在成本。通过购并逐渐减少劣质公司的亏损,将成为价值投资的另一种形式。 尚需建立一整套监管机制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市值引入国资考核体系亦然。 吴淑琨指出,股改后国资考核引入市值指标,在理顺利益基础的情况下,也会导致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高管行为朝着另外一个方面异化。因为正是由于有了市值指标的介入,而且其持有的股票也具备了上市交易的权利,控股股东完全有可能利用其天然的信息优势影响股价,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这就要求无论是针对控股股东还是上市公司高管,都必须建立一整套系统而有效的监管机制。 好在国资委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涵括多个指标、多种因素,而且现在证券市场本身还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上市公司股价尚不能很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建立市值考核指标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中小投资者和证券市场都是一件大好事。”燕京大学校长华生教授日前强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