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全面推进 上市银行遭遇股改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09:1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张炜

  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但对上市银行来说难题却不少。没有进行股改的公司不能进行再融资和资产重组申报,而融资政策也明确向完成股改的企业倾斜。上市银行若不早日实施,其经营发展将卡壳于再融资难以实施。

  从半年报看,五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已吃紧。截止2005年6月末,浦发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资本充足率为8.24%。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华夏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5%、9.27%、8.41%。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上半年核心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6月末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3.15%,比年初2.32%增加0.83个百分点。按“巴塞尔协议”有关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4%。西方商业银行还将资本充足率达到12%以上作为理想目标。浦发银行上市前1998年底的资本充足率为8.65%,2005年中期末已低于上市前的水平。半年报显示,浦发银行上半年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还要低,只有8.14%。

  资本充足率吃紧的严重性不言而喻。深发展半年报称,“本行资本金相对不足,也限制了本行的扩展速度。”据悉,为防止资本充足率进一步下滑,深发展被迫调整资产结构,控制贷款发放。2005年一季度该行贷款首次出现负增长,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了31亿元。曾担任美国副财长的深发展洋董事长,在股东大会上曾表达了深发展的再融资愿望。各银行除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外,浦发银行计划增发不超过7亿股A股,并表示将发行40亿元次级债。华夏银行也早有增发不超过8.4亿股A股的发行方案。民生银行更是一直准备发行H股。而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略胜一筹,得益于去年11月发行了65亿元的可转债。而现在政策要求股改与再融资须挂钩,让上市银行左右为难。

  撇开再融资需求所迫,上市银行股改积极性未必及得上其它工商类上市公司。深发展的股改积极性尤其微妙。宝钢集团独立董事单伟建公开撰文对股改提出质疑,在此前引起市场一番争议。而单伟建的实际身份在深发展,正是他主导了新桥投资入主深发展。单伟建现任新桥投资的执行合伙人、深发展董事。

南开大学教授韩强指出了单伟建及深发展股改“痛处”。韩强认为,新桥收购深发展17.89%的国有股,每股的收购价为3.55元,比深发展当时的每股净资产2.18元溢价60%,所以新侨不愿意参加股改,也不愿意支付所谓的“对价”。

  同样的“痛处”不止深发展一家存在。花旗于2002年年底以6亿元人民币入股浦发行,支付了1.45倍的溢价。淡马锡控股去年11月购买了民生银行的4.7%股权,当时市场估计淡马锡出价为1.1亿美元,每股价格在4.5元人民币左右,也是溢价购买。申银万国投行部人士对记者说,外资参股上市银行溢价购买,“是否愿意对流通股股东对价补偿,是个棘手的难题。”而9月刚刚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规定,“股权分置改革动议,原则上应当由全体非流通股股东一致同意提出;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也可以由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非流通股份的股东提出。”这意味着上市银行股改第一道坎是如何说服溢价参股的非流通股股东。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时承诺,5年内不出售或转让目标股份。如果新桥投资坚持的话,主导股改的管理层同样为难。

  韩强认为,如果硬性执行,岂不是侵占外商投资的合法资产?之所以溢价参股的非流通股股东非常重要,是因为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特殊。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持股为7.01%,仅比第二大股东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持股多2.14个百分点,比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持股多2.39个百分点。浦发行董事长张广生对外透露,花旗已愿意支持该行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有分析师认为,花旗增持浦发银行与浦发银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可能是“一揽子”方案,花旗增持后将成为浦发银行大股东。如果这样的话,浦发银行股改棋子能否走活,将先看花旗增持。而花旗衡量浦发银行股改,肯定考虑其控股权及增持成本。

  再看其它几家上市银行。招商银行第一大股东招商局(资讯 行情 论坛)持有的股权比例最高,为17.95%,持股比例最少的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新希望(资讯 行情 论坛)投资有限公司为6.98%。在民生银行另几位大股东中,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东方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分别持股6.58%、5.50%、5.34%。如此分散的股权,势必增加股改难度。假设深发展股改10送1,新桥投资的持股比例将由目前17.89%降至13%左右。

  因而,面对分散的股权,如何进行股改,确实需要智慧。若上市银行拖延股改则会以牺牲再融资为代价,这又是“岌岌可危”的资本充足率所不允许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