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焦点理财) 皇家书画 富贵逼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09:16 中国证券报

  刘东

  近年来国内文物拍卖市场迅猛发展,书画投资已经进入中高层消费群体的视野。大多数的中产白领们学历虽然不低,但是对于中国的传统书画大都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去分析鉴定了。此类人士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好看的,又能保值增值容易上手的品种呢?这样的品种当然有,皇家的书画作品就是一例。

  三大理由值得收藏

  现在我们能够在市场上看到的皇室书画大都是清代皇帝、皇后的作品,基本上在国内几大拍卖行每年的春秋大拍上都能看到。

  这类作品的优势有三。首先就在于名头耳熟能详,有不知道张大千李可染的,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康熙、乾隆的吧?

  其二,它们多是原装原裱,大多都是用的特制的描金腊笺纸、藏经纸等,宫装相比民间的装裱更显得富丽堂皇,装饰性强。

  其三,增值潜力巨大。例如在1996年北京翰海公司上拍的乾隆皇帝《行书哀明陵三十韵》,以90万元成交;可到2002年,当年的买家又重新将此手卷上拍,其成交价高达600万元。6年时间价位涨幅超过560%。这个收益率足以令任何投资品望尘莫及。以今日市场行情分析,如果乾隆皇帝的《行书哀明陵三十韵》再次上拍的话,其价格还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2000年在一次拍卖中买到一幅乾隆皇帝的书法中堂,当时成交价为7万,基本就是当时的市场价。而后在今年的一场春拍中经十多轮竞价,最终以85.8万易手。4年多时间,升值超过十倍。

  精妙佳作更易是假货

  收藏皇家书画作品相对来说鉴定简单,容易上手,在绘画作品方面,需要注意分辨是否为皇帝的亲笔,因为皇帝书画普遍存在代笔现象。不能以文人画的标准来衡量这类作品的优劣,毕竟皇帝不是职业的书画家,也没有受过长期、艰苦而系统的绘画基本功训练。因此,往往那些看上去画得并不在行的才是皇帝亲笔真迹。

  皇家书法作品要好一些,皇家都比较注重教育,所以皇帝的书法大都还写得不错,尤其是宋徽宗赵佶,其独创的瘦金体在书法上还独树一帜,占有一席之地。不过赵佶的作品可不多见了,即使偶尔出现也是国宝级文物,非寻常百姓可以问津。而较为常见的清代皇帝皇后的书法,康熙、乾隆相比来说还是写的不错的。

  清宫帝后作品挨个看

  顺治皇帝的书法代笔的情况较少,因顺治笃信佛教,故其存世作品以书写习字帖和佛家偈语较多。顺治的书法经《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著录的共20件作品,其中以御书禅语轴、御书七佛偈卷、世祖御书语录卷等为一类,以御临苏轼满庭芳词卷、御书王维诗轴等为一类。

  故宫现藏的顺治书画数量本极为有限,而经《石渠宝笈》或《秘殿珠林》著录的更是稀少。顺治皇帝绘画的代笔人是戴明说,善画墨笔竹石,亦工山水,其画墨气淋漓,笔致饱满,为一时名家,现存的顺治款绘画,从绘画的笔墨水平看,基本是经过戴明说代笔或润色的。

  康熙皇帝也能书善画。但是,现在他的绘画作品极其少见;书法作品存世数量也不算多,其作品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他的书法主要师法明代董其昌、文征明,不论是结构还是用笔,都大气磅礴,以骨力取胜,达到了相当的水准。

  雍正皇帝不擅绘画,书法以行书见长,书法稳健凝重。其书法真迹民间并不多见。

  乾隆皇帝的书画在清代帝后书画中占据了最大数量。尤以书法数量更为庞大。除了大量的即兴诗文和临古之作的卷轴外,更有难以计数的对联、匾额。其书法主要取法赵孟瞓的秀媚瑰丽,并影响和带动了整个宫廷书法的审美取向。在书法上,他的代笔作品也不少,尤其是长篇巨制或匾额一类。

  到了嘉庆直至宣统各代皇帝,都有相当数量作品存留。其中嘉庆帝虽不善画,但书法作品不少,只是字如其人,呆板拘谨,作品以对联等居多。由于嘉庆以后的这些皇帝在书画方面修养有限,更无多建树,所作书画或为恪守父辈、祖辈的“旧制”,或是节庆应景之作,几无艺术水平可言。至于宣统的绘画,其亲笔真迹皆为纸本画,是纯粹的顽童以墨笔随心涂抹之迹,用印也都很小,与拍场上常见的所谓宣统御笔菊花、牡丹图等就多为代笔了。

  除了帝王之外,还可以常看到慈禧太后、隆裕太后等书画传世,虽然数量较大,但由于亲笔不多,价格也普遍不高,画多作菊花、兰草或朱笔钟馗,平俗无味;字常书“福”、“寿”、“虎”等,多浓墨楷书,与前代帝王就相差甚远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