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 老苏卖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09:07 中国证券报 | |||||||||
文/彭明凯 他姓苏,称他老苏吧。老苏原是一个小县城里一个小厂子的推销员。 那是1999年夏天,老苏要出差北京,一朋友托他买一本电视机图像维修方面的书,说是在网上看到的。朋友是专搞家电维修的,说那本书很好,对他很适用,可找遍了周边几个
老苏到北京后去了著名的王府井书店。书店一、二层是工具书和文学艺术类书籍,三楼是专卖科技专业类图书的。当老苏走上三楼时,发现那里的顾客特别的多,至少比一、二楼的人多上几成。老苏当时想,现在喜欢科技的人、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就是多了。东找西找,老苏终于找到了朋友要的那本书。回来后,老苏对朋友闲扯过这事。朋友说,他一年就要买十多本书。闲扯归闲扯,老苏继续按部就班地上他的班,过后不久,也就将这事忘了。 谁知,当年底,老苏的厂子突然宣布破产,老苏与同在一个厂上班的老婆都双双下岗了。为了生计,老苏最先选择了蹬人力三轮车,可这行当辛苦不挣钱不说,随着机动三轮和出租汽车的渐渐兴起,为了美化市容,一年后,政府下令一刀切砍掉所有的人力三轮。本想买一辆机动车跑,可老苏又不会驾驶。老苏也想过租一间门市经营点别的买卖,可一看各式各样的商店满大街多如牛毛,而且听商家说,生意都不好做。无奈之下,老苏又在街头架起炉灶卖起了烧烤。谁知,卖烧烤比蹬人力三轮更糟,脏累不说,还经常被城管人员像赶鸭子似地赶来赶去。 一天,又一次被城管赶到了一条僻静小巷里的老苏,无意间遇到了那位修家电的朋友。朋友看到老苏的狼狈样,大为吃惊。当老苏将一肚子苦水倒出后,那位朋友说:“你不如开个书店哩,你不是说科技书好卖吗?”朋友当时不过随口一言。可这一言却惊醒了梦中的老苏。 老苏早知道,县城里除了一家新华书店外,还有几家个体书店,他们卖的大多是学生读物和一些时尚杂志。 我何不开一家实用性的科技书店呢?老苏想。 不久,老苏的书店开张了,除了少量的文艺读物外,绝大部分都是各种科技方面的书籍。可县城毕竟只有那么大,人口就十来万,需求量不是很大。所以,老苏的书店开始时生意并不好。正在老苏犯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农民模样的人进了书店,而且一家伙就挑了一大摞书,足有一、二十本。老苏好奇,细翻那人挑的书:有实用菌栽培技术的、有农业病虫害防治和治理的、还有大篷种植的、鸡鸭瘟病防治的……那人说,他现在最需要这些书籍。 根据这个信息,老苏下次进货时特意进了许多农村方面的书籍。但回来后却发现卖的还是不像想象的那么好。 如今做生意怎么这么难啊!老苏有点泄气了。 幸好那段时间,县里搞文化三下乡活动,其中一项就是送图书送科技下乡,政府号召县城各书店下乡推销图书。第一天,老苏运了一千册图书下乡。让老苏兴奋的是,在几家书摊中,唯有他的书摊一摆上便围满了赶集的农民。半天下来,老苏带去的上千册图书便销售一空。 接下来的几次下乡,都是同样的情形。 后来,老苏一调查,全县六十多个乡镇,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书店,而农民平时又很少进城。随着农村科技的推广,农民对科技书籍越来越感兴趣。看来农村是一块很大的图书市场。 于是,老苏想到建立连锁书店,在全县较偏僻的乡镇都开一个分店。 说干就干,老苏在乡镇开起了连锁书店,绝大部分是农村科技图书。 生意果然不错。 从2000年10月份老苏开书店,如今,老苏的连锁书店遍布本县及附近几个县市的各个乡镇,一共有60多家。老苏自己已拥有近500万元的资产。 老苏被誉为图书大王,也成了县里下岗再创业的典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