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专栏:三成“垃圾”真能咸鱼翻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15:0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在苏宁环球集团入主*ST吉纸的消息发布后,有人认为,至少有三成绩差公司能复制吉纸模式,并预示“资本市场上必将掀起一个绩差公司实施大力重组的新高潮”。事实果真如此吗?

  “重组对价”确有优势

  *ST吉纸因连亏三年目前已退市,由于苏宁地产张桂平出面重组,有望恢复上市,这对流通股股东来说当然是好事。有关报道均强调拟注入的两块资产如何优良,但从苏宁集团总资产12.17亿元、净资产1.9亿元分析,看来其负债率不低;再则,注入的两处物业资产原始投资约2亿元,如今95%股权即出价40278万元,苏宁家族已有一倍以上收益。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是零转让,资产白送的,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4亿资产进入后,*ST吉纸每股净资产将达1.01元,如果利润指标再包装得漂亮一点,二级市场2元/股不是没有可能。这样,苏宁集团收购的2亿股国有股市值就达4亿元,2亿元原始投资就已有一倍获利。这还不计算重组后有可能获得再融资,以及以上市公司为载体的其他融资。由此看来,“吉纸模式”确是双赢,却是大股东大赢、小股东小赢。这里还得有一个前提:被重组公司股票停牌,否则重组方提前介入,待到消息明朗肯定“见光死”,被套牢的又是中小散户。而在目前数百家绩差公司中,真正像*ST吉纸那样已经停牌退市的充其量十几家,这十几家中还得由国资控股,因为若是民企控股,很难说服银行等债权人豁免全部债务。

  不宜作为普遍经验

  但问题是,资产重组多非现金资产,这里的灰色地带实在太大。“代为偿还债务和占资”,用什么偿还?现金还是实物?估计十有八九是后者。如果用作“重组对价”的绝大部分都是实物资产,如何区分“优质”、“有盈利能力”,就很难说了,*ST吉纸重组方置入的还是他们自己建造的物业资产,大多数重组置入的都是什么“股权”,根本无从估值。笔者不由想起ST长控,当初重组方置入的也是一大片地产,而且也是零转让,每股净资产瞬即由0.06元升至2.70元,股价当然大涨,后来一查,这地产竟还在土地部门手里,连

产权证都没有的。ST长控的赠予式重组,除了重组方因诈骗被抓、公司被折腾得千疮百孔以外,至今还剩下什么?不光是ST长控,中国股市有史以来的几百起重组,有哪一起重组方宣布置入的不是优质资产,可如今真正经得起考验、堪称绩优的又有几家?正是一茬又一茬的大股东变着法子侵吞掠夺上市公司,才把它一步步拖进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股市之所以有那么多垃圾股,正是重组泛滥、寄希望于重组治百病的结果。如今,又说要用重组支付对价了,作为个案也许行得通,但是作为一种普遍经验、一种模式推而广之,市场必将为之支付代价。别的不说,为了流通权和再融资,重组包装的技巧必定越来越高明,让人辨不清真伪,到时再融资到手,
股票
二级市场一抛,找谁去?利用重组搞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的,这里的利益实在太厚,监管又实在太难。在重组行情围绕着小公司、破公司轰轰烈烈展开之时,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好公司、大公司却被边缘化了。只有在垃圾股行情退潮之后,股市才会明朗起来。本报特约撰稿 贺宛男(观宇/编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