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小珍珠发大光芒 宝石业品牌战略初建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08:09 中国证券报

  记者刘敏慧北京报道

  优秀的民族产业如何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共同命题,中国珠宝产业的对策是用名牌叩响世界的大门。继去年首次有9家黄金首饰产品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日前,又有3家珍珠企业品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表明我国宝石业名牌战略初显成效。

  作为奢侈消费品,中国珠宝业身上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珠宝首饰产业以年增长率高于10%的速度向前发展。2004年,中国珠宝首饰销售总额达1200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为4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1%。中国是世界上珍珠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玉石、翡翠最大的加工和消费国。中国在钻石、人造宝石切磨加工和首饰镶嵌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重要基地。

  但大国并非强国,这一

中国经济的特征在宝石行业也同样显现。以珍珠为例,中国珠年产量1500吨,占全世界产量的95%以上,其中淡水珍珠更是占到全世界淡水珍珠产量的99%,产值却只占世界珍珠总产值的8%。中国每年向日本、香港等地出口大量原珠,价格低廉。日本将这些原珠加工后进入终端市场,价格提升数倍甚至数十倍。

  作为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塑造品牌价值成为珠宝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选择。在中国宝玉石协会推动下,“打造驰名品牌,共谋行业发展”已成为珠宝首饰业的共识。从2002年开始,中国珍珠的出口价格一举扭转了因产量急剧增加而下滑的趋势,实现了出口量和出口价格的同步增长,表明珍珠的品质和附加值有所提高。2004年,我国珍珠及珍珠制品出口1104吨,出口创汇1.5亿美元,其中仅诸暨市自营出口就达9640万美元。

  中国宝石协会秘书长孔凤民表示,此次“阮仕”、“佳丽”、“千足”三个珍珠首饰品牌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就意味着中国优质珍珠向国际顶尖品牌冲刺的开始。

  

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的柯捷指出,目前,国际市场首饰级珍珠每年的需求量大约是200吨,潜在的需求量更大。就目前各国的养殖能力看,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将会继续。

  值得一提的是,三家“获牌”企业均来自于有中国珍珠之乡美誉的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也充分表明珍珠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地域上集聚成群,形成小资本、大集聚;小产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协作的特点。目前该镇亿元资产以上的珍珠企业就有十几个,可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也有助于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

  孔凤民也强调,名牌的诞生需要千锤百炼。在国家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出的27家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中,珠宝业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还没有企业入围。业内人士也希望,将来能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通过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宝石产业的全面升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