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理财档案) 稳健投资 30岁拥有百万家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7:55 中国证券报

  具有代表性的投资工具的收益比较

  1996年-2001年 2001年末2003年中期目前拥有资产

  将价值70万元的小户型 大户型新房增值至100万;

  合计约20万元结余投

  用30万资金购买 房产出售,拿出60万元购 2001年年末以后,继续将每月

  资国债,至2001年末

  一套小户型住房 买大户型新房,10万元用 结余用作金融资产投资,目前

  增值至30万元

  作装修拥有20万元金融资产

  晓琳

  每月工资到手后,前几天疯狂消费,不到月底就钱袋光光,这是当今社会年轻“月光族”的真实写照。在繁华的都市里,有多少年轻“月光族”在为生存而忙忙碌碌,为买不起房子、成不起家而愁苦。而张先生,一个在上海打拼的外地青年,年仅30岁,在上海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女儿已经3岁;而且在浦东中环线以内拥有一套100平米的住房,目前家庭还拥有20万元左右的金融资产。

  张先生和妻子刘女士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张先生1996年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一所大专院校从事教师工作,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3年后进入一家合资保险公司担任培训讲师,月收入也不过6000元;妻子刘女士一直在上海一家调研公司从事策划工作,月收入也不过4000元。这样一个工薪家庭是怎样积累财富、达到百万家产的呢?

  开源节流挖掘人生第一桶金

  张先生刚刚参加工作时,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只够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要想挖掘人生第一桶金,开源节流是财富积累的必经之路。在开源方面,张先生从学校申请到了一些为业余辅导班培训的机会,一周基本要上5—6节课。以每节课100元来计算,每月收入可以增加2000元—2500元。张先生在学校工作了近3年的时间,每月增加的这笔收入为其完成日后的财富积累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在节流方面,张先生用企业承包财务管理方法:预算管理法与记账管理法控制开销。预算管理从做年度预算开始到每月开销的预估,分类整理出哪些是固定支出,哪些是可变支出;记账管理主要从每天做起并定期进行审计,将实际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避免一些不经意的开销。长期坚持,与预算管理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家庭收支双项管理系统。

  1999年,张先生调入保险公司担任培训讲师以后,每月收入增加至6000元,仍然使用这套双项管理系统控制支出,每月开销并没有因为收入增加而增加。

  运用国债投资以钱生钱

  张先生的每月结余资金没有简单地存入银行账户,而是积极寻求风险较低、又有机会博取较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国债投资。从挣得第一份工资收入开始,留出一部分急用资金以后,张先生将每月结余全部用来购买国债。他将自己参加工作的前5年定位于实现原始积累,这段时间没有其他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但是未来会有买房、结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费用发生,所以购买的国债以中、短期产品为主。

  张先生主要是在发行上市以后价格走低的债券品种中寻找投资机会,通常在低于发行价格的价位购买,期间反复进行波段操作,遇有套牢的情况就等待持有到期。这样,即保证投资本金不会损失,又有机会获取更高收益。

  在1996年至2001年年末,张先生通过购买国债投资,共投入本金近20万元,而获得收益高达10万元,这30万元资金为日后进行的房产投资打下了铺垫。

  房产投资收益翻番

  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后,张先生从经济发展和供需角度出发,对上海的

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充分看好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决定进行房产投资,同时认为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不宜因购买大
户型
房产而产生负债,所以,2001年年末,张先生在地铁站附近全资购买了一套60平米的小户型住房。

  之后与刘女士组成了家庭,并在一年以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刘女士与丈夫还是延用原来的理财方法来控制开支,并用每月结余进行国债投资,同时增加了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

  2003年中期,他们将价值70万元的小户型房子出售,净收益整整翻了一番以上。然后拿出其中的60万元资金在浦东中环线以内购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新房,一次性支付,没有负债;其余10万元资金用作新房的

装修。如今,这套房产已价值百万。目前,张先生家庭拥有的房产与金融资产合计远远超过了100万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