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宝钢权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07:32 和讯网-红周刊 | |||||||||
-本刊特约作者 鲁平 都说“魔鬼藏在细节中”,从权证上市第一周市场上发生的一些细节,也许能说明这场权证游戏为什么玩得如此疯狂。 对很多市场年龄不到十周岁的股民来说,权证实在是一个开天辟地般的创新产品。虽
一问:为什么权证上市前模型理论定价控制了舆论导向? 权证上市前,各机构研究所金融工程部或新产品部的研究员们的声音充斥了各大媒体的版面。根据他们用B-S模型、二叉树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等计算的结果,大致定价在0.50~0.80元。 其实,这次权证的定价并不复杂:对于恪守中长线价值投资原则的人来说,预期正股价减去行权价就是权证价格;对于持空中楼阁理论的投机者来说,主力在哪里抢得到筹码才是核心问题。市场永远是对的,没有人会同情以教科书为借口的失败者,无论对自负盈亏的个人投资者还是力求保住金饭碗的专业管理人,都是如此。 二问:监管者怎样界定过度投机? 管理者曾事先反复告诫机构投资者不要过度投机,但是至今为止,没有出台任何界定权证过度投机的法规或定量判定方式。其实,权证即便炒到5元以上也可以找出很多“理论”依据。监管者也很难判定这究竟算恶意炒作,还是过分乐观的书呆子行为。如果问为什么放着4.60元的正股不买,而去买行权成本高出好几块钱的权证,炒家完全可以用资金成本、流动性等等借口搪塞。至于如果以后万一出现权证价格远低于理论价格的现象,更不能认定是投机打压,否则折价超过30%的封闭基金中“投机”更加严重。所以,如果非要抓一个过度投机的案例,恐怕只有从内幕交易、虚假开户、违规透支之类方向入手,而非市场价格的高低。 三问:首日设置涨停板有何玄机? 看惯了这几年的新股首日开盘表现,很多人都没料到权证交易首日是有涨跌停板的。结果大资金直接在涨停板把抛盘一把抓,吸货效率极高,而准备跟风的小投资者,即便胆识过人准备不惜代价参与,但若忽略了权证的涨停板制度,填集合竞价稍微偏高或者偏低,就错过了买入机会(当然开盘后曾经有5分钟不到打开涨停,那段时间还是可以买入)。试想如果首日没有涨跌停板,主力想拿筹码,平均价格将是多少? 涨跌停板曾经被市场实践证明,在某些情况下是加大市场风险的罪魁。这次权证又不存在买空卖空,因此实在难以理解为何有设置涨跌停板的必要。现在看来惟一的好处就是配合有准备的大资金玩了一把大小通吃。 四问:第一天涨停板上谁抛了一亿多筹码? 宝钢权证上市第一天,集合竞价时在涨停板只成交了222万股,估计很多持有者想看看开盘价再抛。但随后5分钟成交近1亿股,10分钟后累计成交1.08亿股,占流通盘的28%,而全天不过成交1.4亿股。一般老股民都知道,在涨停板封死的情况下尽量等到第二天再抛比较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宝钢权证被抛售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由于宝钢权证的持有人一大半是基金和QFII,据媒体次日报道,大多数基金都说自己首日没有操作。那么,难道是鼠目寸光的散户们纪律严明地在开盘后10分钟内一起下单抛出1亿股筹码? 五问:宝钢权证怎样才算“成功”? 上证所官员曾经信誓旦旦地说“权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权证的成功失败似乎难以定义,且权证的二级市场表现和股改大计也未必紧密联系。严格地说,权证产品和配套制度设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如果宝钢权证最后被认定是不太成功的,那么或许在上市前已经先天地决定了,而与市场炒作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如果热炒权证正是所预期的“成功”,那就另当别论了。 六问:备兑权证是不是图穷匕见的终极目的? 国泰君安申请发行备兑权证,又让最近加班加点勤奋学习新生事物的专业人士们增加了课业负担。根据目前的初步理解,备兑权证等于是让宝钢集团手中的非流通又有一部分有希望提前上市,而且很可能行权价格比原来的要高。如果是这样的话,权证疯狂炒作并长期在远离理论价格的高位维持,对宝钢集团可能是有利的。推而广之,如果其他大盘股的权证也都被炒上天,出于防范风险抑制投机之名而增发权证甚至推出卖出期权,那对增加G股的需求量和非流通股的甩卖都是很有好处的。如果这就是狂炒宝钢权证的真实后续目的,那么我等后知后觉的人实在要对设计这个游戏的精英们由衷佩服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