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上市公司缘何有量无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5:10 中国证券报 | |||||||||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 李利博士 从今年7月份至今,沪、深两市高科技上市公司普遍拉响业绩警报,以电子、通信、IT设备制造为代表的高科技板块,纷纷发布预亏公告,有的半年预亏甚至高达上亿元。 实际上,据我们统计,包括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京东方、波导股份、清华同方、
高科技公司,其产品技术含量高,理应存在较高的盈利率,即使不是很高,也不应远低于其他一般行业的盈利水平,更不至于亏损。为什么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却普遍存在销售规模大而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的“有量无利”的状态呢? 四大规律性原因 首先,高技术产品承接初期,初始投资规模大,学习成本高。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一般要求投资的“门限值”非常高,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高昂的初始投资必然给承接企业带来较高的融资成本和折旧成本;同时,由于承接企业自身的技术与承接的产品技术之间通常存在较大差距,从产品设计到制造,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掌握过程,这期间需要发生很多学习成本,包括教育培训、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废品、研发试制品等。因此,对于承接企业而言,承接初期难有盈利。 其次,高技术产品承接发展期,产品进入高收益期,但持续时间很短。高技术产品承接发展期,熟练掌握了生产技术,学习成本显著下降,同时初始投资形成的折旧成本也略有降低,所以该阶段的盈利水平会迅速提高,相对于整个承接周期,承接发展期是该产品的高盈利期。但是,在承接发展期,随着国际采购的迅速转移,原来国际上生产同类产品的制造企业也开始将生产线大规模向低成本制造国家转移。此时的转移与承接初期的转移显著不同,此时的转移不仅量大,而且所需时间很短,其结果导致该类产品的竞争迅速进入到价格竞争阶段,产品价格在短短时间内很快下降。因此,对于承接企业而言,虽然产品进入高盈利期,但无奈该阶段太短,实际带来的利润额有限。 第三,高技术产品承接成熟期,价格竞争剧烈,产品盈利率持续走低。在承接成熟期,承接国的供给能力迅速出现过剩,承接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开始快速下跌;与此同时,随着供大于求,采购商的谈判地位也得到提高,进一步压低价格,挤压业已微薄的产品盈利空间,产品的盈利率持续下降。因此在承接成熟期,盈利率再次降低。 第四,高技术产品承接淘汰期,技术变化导致沉没成本巨大。在承接成熟期,承接国的供给能力迅速出现过剩,承接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开始快速下跌;与此同时,随着供大于求,采购商的谈判地位也得到提高,进一步压低价格,挤压业已微薄的产品盈利空间,产品的盈利率持续下降。 如何走出“有量无利” 根据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为该类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经验,走出“有量无利”状态,仅通过成本控制、目标管理等常规管理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战略和经营领域入手,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监测模型,正确判断各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和整个周期的盈利水平;第二,将自身经营的产品期间定位为承接发展期,而在承接产品进入成熟期初期时,有意识的进行产品生产转移,以规避未来的沉没成本;第三,制订承接产品组合战略和产品承接规划,保证企业有较好的获利及获利的持续性;第四,加强制造技术的学习,提高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降低学习成本;第五,在进行设备投资时,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技术可改造性,尽可能提升资产投资的可积累性,延长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降低沉没成本;第六,建立客户决策模型和产品决策模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