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关注中小基金公司生存发展系列(上) 中小基金公司“青春期”的迷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07:40 中国证券报

  记者易非

  20亿,10亿,5亿,3亿。近一年来中小基金公司对首发规模预测的数字,清晰地勾画出一条首发规模预期下降的轨迹。就在近期,中小基金公司将首发预期规模再次调整到3亿,其生存之难可见一斑。

  中小基金公司是个什么概念?这主要是从其管理资产总和去度量。截至2005年6月末,获批准开业的基金公司有47家,但公司间资产规模的分布极不均衡,今年二季度数据表明,数量上仅占基金公司总数15%的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全部基金资产的50%,余下85%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之和尚不足基金净资产总额的一半,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应该都属于中小基金公司。

  这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均成立于2001年以后,他们没想到,短短数年间,生存的环境就已完全改变,本应生机勃勃的“青春期”却遇上了难以长大的烦恼。

  不得不修改的预言

  “2005年不会是基金淘汰年”,这是某位业内资深人士一年前的预言。现在,他郑重表示,这句预言要作重大调整了,基金发展的环境已经完全改变。而首当其冲的无疑是中小基金公司。

  7月26日,工银瑞信第一只基金发行;8月12日,交通银行与施罗德集团合资的交银施罗德公司开业;建银基金发起组建,其它银行号基金也全速杀入基金业。

  银行系基金板块的脱颖而出,让中小基金公司非常震撼,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在基金销售中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一份基金业发展报告指出,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必然导致对现有基金销售渠道的挤占,银行销售自己基金产品的热情要远大于销售其他基金公司产品的热情。

  而有关人士分析,从2004年下半年异军突起的基金销售新军——券商,也让基金公司吃不住劲。券商集合

理财的全面卷土重来,必然部分挤占原有的基金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存在的瓶颈,使客户这方面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基金诸多机构投资者中,保险公司是最大的持有人。截至2005年4月末,我国保险资产总额已超过13225亿元,其中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额为890.3亿元,所占比例为6.73%,分别是1999年12月二项数据的53倍和12倍,这表明保险资金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整体上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但保险公司在成立自己的基金后,还会将保险资金源源不断地输往非嫡系基金吗?这让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种种迹象表明,中小基金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对于管理规模没有超过10亿的公司而言,生存更是第一位的问题。

  鲶鱼效应

  关注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状况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一批人员的就业,或者说有利于股东方安排人员的方便,那么这个问题委实没有什么探讨的必要。因为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总会有一些落伍与淘汰的事物。

  中小基金公司显然并非此类事物,它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业内多方采访之后,记者对中小基金管理公司的意义有了这样的认识。

  创新的推动力。中国基金史实际上是一部品种的创新史,中小基金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主力军。正因为发展艰难,所以热衷于产品创新,每一次产品创新都加速了市场的细分,给了投资者全新的选择。比如2004年巨田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第一只基金产品是国内首只行业基金产品,发行的第二只基金——巨田资源优选基金又是国内首只资源类基金产品。

  推动投资业绩整体上升。同样是为公众理财,因为销售渠道都在别人手里,中小基金公司对于业绩更为渴求。这种渴求有可能推动基金为投资人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树立业内投资业绩的标竿。在采访中,宝盈基金让记者印象深刻,该公司提出“为持有人赚钱才是硬道理”,致力于通过投资业绩和客户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其年初发行的宝盈泛沿海基金取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整个公司上下都对其牵肠挂肚。

  提供良好的发展模式。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在管理费很少的情况下还能盈利,源于其良好的发展模式。此类公司的代表之一是诺安基金管理公司,不盲目铺摊子,注重成本控制,在基金发行上不是盲目求多求大,不比拼发行规模,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投资,发一只基金做好一只,使基金管理规模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总之,中小基金管理公司的存在如同一只只鲶鱼,激活了整个基金业的创新,使基金业焕发出活力,促进整个基金业深化服务、提高投资水准与运作效率。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这样总结中小基金公司的意义:近几年来,基金业每一轮的发展,都与中小基金公司也就是新兴基金管理公司的出现密切相关。每一轮中小基金管理公司的出现,都促进了基金服务水准的深化和运作效率的提高。

  梦想长大

  在采访中,一位新基金公司老总并不同意按管理资产规模对中小基金管理公司所作的区分。他认为,如果除开

封闭式基金不算,那么现在所有的基金公司几乎都只能算是中小基金管理公司,因为其
开放式基金
只数相差不大,规模也相差不多,“这远不是美国富达基金帝国与其它中小基金的级差”。这位老总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差别其实并未真正拉开。

  也许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理解中小基金管理公司的意义。未来很多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必将从现在的中小基金管理公司诞生,现在的中小基金管理公司是大基金管理公司的基石。中小基金公司现在所付出的努力,是为成长所付出的代价。

  中小基金管理公司现在面临的可能是最坏的环境,但可能也是最好的环境。有关专家预计,在未来5到10年中,我国宏观经济将以年均6.5%的速度增长;证券市场面临大规模扩容,到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有可能达到3000家左右;基金立法监管进一步完善,为基金业全面发展提供较好的法律法规环境;金融创新高潮即将来临,这将带动基金品种创新,促使基金规模扩张。基于以上理由,未来5到10年,中国基金业将面临新一轮空前的大发展。

  在采访中,一位中小基金公司老总认为市场的低迷给了自己练内功的机会。“现在是熊市,我们可能只能发5亿,但那些大基金管理公司可能也只能发个10亿,规模并未真正拉开,还有机会赶上。只要实力够了,抓住机遇,中小基金管理公司一定拿得到属于自己的那桶金。”

  长大,是每一家中小基金管理公司的梦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