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信用评级示爱上市公司 全面开展评级时机未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00:02 北京现代商报

  商报讯 (记者 苗燕) 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铺开,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的价值投资,也使得上市公司更加关注自身的治理结构。而为了适应股改带来的新变化,日前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工作全面推行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但业内人士表示,开展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评价工作的时机,已相对较为成熟。

  据了解,由于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日益受到监管机构的重视,因此,早在2003年底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处就与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上市公司诚信评价体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评价”及“上市公司财务实力评价体系”的课题研究,考虑将诚信建设作为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手段。但是,由于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各个方面的原因,监管部门至今尚未采取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方面的实质性举措。

  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裴永刚表示:“就我本人的意见来讲,我认为目前全面开展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时机并不成熟。”他说,目前的评级工作如果要开展,或以市场为主,由上市公司和评级机构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或由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但目前来看,时机均不成熟。因为一方面,上市公司本身对评级必要性认识不深、信用评级本身的权威性也有待市场检验;另一方面,中国

资本市场目前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目前监管机构既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

  但是,裴永刚指出,尽管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但在

股权分置的大环境下,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将成为上市公司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他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评价与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一样的,治理结构评价是对监控、管理公司运作的一整套有效性的评价,尽管在国内有一些公司在研究,但是目前尚未推出成熟的产品。裴永刚表示,如果监管部门推行公司治理结构评价,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仅有新华远东、中诚信、大公和金诚信用等评级公司在进行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和评级服务,但目前市场并没有一个对这些公司研究成果和评级结果进行验证的统一标准。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每家评级公司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标准,而信用评级只是每家公司的专家意见,只是一种专业的观点。同时,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评级机构在业务规模、技术水平和评级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国际著名的评级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评级公司的权威性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1,0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