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券商集萃 > 正文
 

券商重组两年收官 大批券商在接洽商讨收拾残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09:53 《财经时报》

  摸准监管思路、抓住有利时机,步步为营的中信

证券无疑是券商重组大戏中的大赢家之一。这种命运当然不可能完全被拷贝,大批券商都在与
证监会
人民银行
接洽,商讨如何收拾自身残局

  □牛丽静

  一边是外资投行加速进入中国;一边是中国政府四处在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华安证券等国内券商面前饰演救火队员。

  当然,政府救火用的材料不是水,而是现金或贷款。

  这一切都暗合了证券监管部门已实行三年的“扶强限弱”整顿券商的思路。而其中“扶强”之强,业界多认为是中信证券。中信证券得以借政府之力收购华夏证券,扩张战略又进一步,令同业几生羡慕。

  两年大限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8月12日在“证券公司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强调,力争在两年之内,基本化解证券公司的现有风险。

  他将目前的证券公司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已具备初步创新发展基础的优质公司,正在努力进行业务创新和改善盈利模式,同时利用行业整合的机遇实行低成本的扩张,逐步做优做强;二是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的证券公司;三是已经或将要被淘汰出局的券商。

  在同一个场合,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也表示,今后证券公司所有的业务牌照、业务许可都将和自身资本实力、内控水平、合规状况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不达标的证券公司命运是“淘汰”。

  他们的表态意味着券商的重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也预示着券商的格局在两年之内将发生剧烈变化。

  中信证券正是暗合了上述监管思路,抓住了有利的扩张时机,借助国家之力将华夏证券夺到手。

  中关村证券战略规划办公室总经理齐力向《财经时报》表示,作为最早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在结构、现金安排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市场上也有不错的口碑,因此,他认为,中信证券重组华夏证券,成功的概率较高。

  他预计,两年之后,待时机更为成熟,中信证券就能合并华夏证券。到时,中信证券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他看来,中信证券这步棋,“聪明且锋利”。

  在中信证券的扩张步伐中,集中体现了“以大并小”的概念,这昭示了券商重组的重要方向。

  各寻出路

  现在券商重组有两种模式。一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主导作用比较明显的券商重组,比如汇金、建银模式;二是市场化模式,即券商的包袱不由人民银行来消化,而由外资埋单。

  典型的例子有高盛为海南证券埋单,以及还未告罄的北京证券重组。据传,瑞银集团注资北京证券几成定局。8月16日,北京证券的网站发布了招聘7名保荐代表人及其他高管的启事,显示出北京证券欲招兵买马,重装上道。

  齐力认为,北京证券模式颇像高盛高华证券模式,但具体形式可能会有些变化。目前,证监会还未正式允许外资投行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只允许通过设立中外合资投行的形式在中国开展业务,类似高盛通过高盛高华证券“曲线”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暂时只能是特例。

  在齐力看来,券商重组更应市场化,不应有太多的行政色彩,否则容易出现人为控制,从而导致重组后的券商带有不健康的基因。

  但市场化的进展似乎也不顺利。委托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股权的国泰君安证券,其股权在一个月内从0.62元/股跌至0.5元/股,即便刚获得汇金注资,所拍卖的股权依然无人问津。

  此外,天同证券和海通证券的股权拍卖情况也不乐观。

  此番券商重组潮中,最为艰难的是中小券商,他们正处于生死关口。据了解,除上述背景雄厚的券商重组尘埃落定外,大批券商都在与证监会和人民银行接洽,商讨未来出路。

  爱问(iAsk.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