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不良贷款考核要有新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7:41 中国证券报

  米格

  中国

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考核又遇到了新难题。

  尽管

银监会新近公布的数据都有力地佐证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已连续三年实现“双降”,但是细究起来,就会发现在这“华丽的账本”背后却隐藏着与之
截然相反的事实。

  首先,剔除“剥离”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实际上不降反升。6月末,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637.3亿元,比年初减少5545.2亿元,其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134.7亿元,比年初减少5616.2亿元;然而正如银监会所指出的,不良贷款如此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工行实行财务重组、政策性剥离不良贷款所致”,通过财务重组,工行政策性剥离了6340亿元不良贷款。

  因此,剔除工行财务重组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将不降反升,其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将增加723亿元。如果再加上中建两行,这个数字将进一步被放大,达千亿元以上。

  其次,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主要是新增贷款导致资产规模扩大而“稀释”出来的效果,并非各商业银行经营之功。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8.79%,比年初下降4.43个百分点;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10.12%,比年初下降5.45个百分点。

  有专家告诫,这种“账面”上的“双降”并不能说明什么,而且可能潜藏着更大的风险,因此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考核都急需新的思路。

  从商业银行来讲,要改变过去那种过分依赖抵押,忽视贷款人本身盈利能力的局面,即独立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方法对贷款进行风险的客观识别、评估、控制。近年来,由于银行片面追求新增贷款100%的“优良”,使得信贷人员对贷款抵押的依赖几乎到了“一叶障目”的程度,丧失了许多可以放贷并获得盈利的机会,进而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对此,一些国际银行业专家曾总结说,当年日本之所以陷入经济泡沫与通贷紧缩最关键性的原因就是银行过分依赖抵押,而不注重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估。

  而对于监管者则需要放松管制,特别是

利率水平的管制,让银行在放贷市场上形成真正的竞争,在“实战”中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再者要调整过去以“增加盈利能力来消化不良贷款”的策略,一味地“多存多贷”,忽视了贷款发放产生的风险。

  此外,对于新增不良贷款的解决,不仅需要商业银行在稳健的风险管理框架下基于商业原则发放贷款,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包括会计、法律、税制等方面以及良好的信用文化。

  爱问(iAsk.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