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政策不明朗 玉米陷入“出不去”困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08:27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王超 今年以来,在政府利好政策支持下,玉米出口持续增加,国内价格保持稳定。不过,尽管当前利好出口因素较多,但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价格稳定仍需大量出口来支撑,而政府后续政策不明朗,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抑制了出口热情。业内人士指出,只有加大出口扶植力度,才能增加中国玉米国际“话语权”。
仍需出口支持 2004年我国玉米产量达1.32亿吨,是历史上第二大丰收年,玉米出口也增长显著,到目前为止,中国玉米对外签约数量在600万吨以上,装船数量在350万吨以上。受其支持,年初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坚挺稳定,产区收购价一路走高,从最初的0.45元/斤,稳步增长到目前的0.53元/斤。 但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姜建华指出,目前我国玉米市场供过于求,仍需出口来支撑价格。首先是国内主产区天气适宜,尤其是东北地区持续多雨,对玉米生产较为有利;播种面积增加,为玉米增产打下坚实基础。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05/06年度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较04/05年度增长了1%;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放慢将抑制玉米需求增速,从2002年的1.19亿吨、2003年的1.2亿吨,到2004年的1.23亿吨,可判断今年国内消费应该在1.25至1.27亿吨;而且玉米库存维持在高位也需要加大出口。据美国农业部7月份供需报告预计,我国05/06年度玉米库存将达到4800万吨。而根据安全库存系数应为本国消费的17%至18%来计算,我国玉米安全库约为2300万吨,与预计库存相差2500万吨。这不但会增加存储费用,也将严重压制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进而降低农民种植积极性。 利好因素众多 当前有利于中国玉米出口的因素较多,给中国玉米出口带来良好机遇。姜建华指出,首先是美国干旱导致全球玉米减产基本定局。据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预测,05/06年度全球产量预计较上年的7.063亿吨减产3380万吨,尤其是美国减产最多,预计达2600万吨。这将使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提高,给我国出口玉米创造最为有利时机;其次,中国玉米出口传统优势将进一步体现,包括地域优势、船运优势、品种优势、质量标准优势和价格优势等。例如,我国毗邻日本、韩国等玉米进口大国,海上运输距离较美洲大大缩短,韩国、日本进口中国玉米成本较美洲玉米大大减少。 出口形势不乐观 尽管客观利好出口因素较多,但中国玉米出口形势却不容乐观。最主要还是国家后期出口政策没有确定,企业出口玉米无法实现效益。长期从事我国饲料行业研究的北京振华农产品中心王军博士预计,下半年政府对玉米出口政策可能有变化。由于去年玉米产量创记录的超过1.31亿吨,2005年初国有粮食企业计划大量出口玉米没有变化,所以年初国家有关部委两次召开玉米购销工作会议,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对玉米出口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包括允许出口单位在未下配额前提前签约,调整出口退税基数,减免铁路运输基金,增加移库补贴,安排储备粮出口等,极大地促进了玉米出口。据目前华北、华南地区玉米需求分析,国内销售玉米价格稳中有升,国内贸易利润高于出口玉米,同时今年玉米产量将低于去年,这可能会促使政府改变现行出口政策。而且,人民币升值对玉米出口构成最大利空因素。 姜建华指出,保持连续稳定的玉米出口政策,实现中国玉米对外出口,有利于培育出口市场,有利于保护玉米主产区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如果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玉米出口受阻,必然又将出现谷贱伤农,农民惜售,政府再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出口拉动价格等措施,确保粮价稳定,保护农民利益这样一个新的循环。而且在此情况下,往往中国玉米一出口,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就下跌。因此,应保持出口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及早确定将来玉米出口政策,变短期集中出口为长期均衡出口,变价格下滑后调节为价格下滑前调节,使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价位。 姜建华建议,当前应采取三方面措施大力促进中国玉米出口:一是进一步放开配额;二是加大玉米出口财政资助力度。按现在市场行情,中国玉米供货成本难以满足出口需求,也就是,现在行情决定了出口玉米没有利润,中国玉米已处于“出不去”境地。要想实现出口,需要有财政资助支持。三是要相对保持一个时期内出口政策连续性,建立起长效的中国玉米出口机制,维护中国玉米在国际上声誉和地位,增加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