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企业应慎对多元化投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8:12 中国证券报

  江苏文弘

  上市公司的年度收益大致可分为经营性收益与投资收益两块,除去主营业务获取的净利润以外,投资收益历来是上市公司增加公司利润的不二法宝。有些公司在主营业务几乎丧失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靠投资收益来救急得以使年度收益不出现负数。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上市公司频频对外大笔投资,从参股券商、期货公司到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
只要哪个行业处于扩张期,就会引来上市公司大笔的资金投入。

  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投资自己不熟悉行业的上市公司都尝尽了盲目投资的苦果,不仅投出去的资金难以收回,还得计提坏账准备,使公司雪上加霜。现在这种状况不仅只出现在对证券公司的股权出资上,还可能向投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扩展了。如某公司年报显示,其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去年净亏损2000余万元,亏损额比2003年增加了40%。随着基金行业进入激励竞争时代,以往只要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股权就能获取高回报的状况必将一去不复返。由于一些基金管理公司多方面竞争力的不足而无法维持营运成本,如果上市公司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那么很可能又将重蹈以往参股券商的覆辙。

  上市公司如果不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主业,想投资自己所不熟悉的行业并希望藉此获取良好的投资收益显然是种“押宝”游戏。虽然有些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是由于公司现金比较充裕,需要寻找更多的投资渠道来使暂时闲置的资金获取更大的收益回报,但事后很多事例都证明,这只是某些控股股东一厢情愿而已。“拍脑袋”决策的结果往往使公司陷入资金紧张的局面更导致主营业务的滑坡,从此步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对于企业的多元化策略与专业化策略,一直是个争论不断的话题。有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但是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对外投资的战略,资金需要量极大,同时由于分散投资所形成的管理跨度会带来相应的管理难度,也更需要企业有更多的专业投资管理人才的储备。由于资本的逐利特性,企业的对外投资往往会视资金的充裕程度及市场热点的变化而摇摆不定。我们不少上市公司经历了参股券商热、参股基金热、参股期货公司热的循环,每次都是在行业投资过热时介入的,而最终的绝大多数事实证明,盲目的对外投入巨资参股控股自己所不熟悉的行业都给上市公司自身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所以,公司治理很关键,能够坚定地集中资金优势以强化主业,引入团队决策而不是个人“拍脑袋”的决策是公司竞争力的前提。对于那种不能强化主营竞争力的大笔对外投资项目,多点团队决策,多倾听股东的意见没有什么坏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