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借汇改再塑外汇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07:51 中国证券报

  在不到三周时间内,1994年确立的中国外汇市场架构发生了重大变化。7月底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措施,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的市场化取向进一步凸显——

  文亮

  近两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发布通知,决定扩大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以及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加之7月22日发布的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对客户外汇买卖价格管理的新规定,使得1994年确立的中国外汇市场架构在不到三周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7月底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措施,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的市场化取向进一步凸显。

  7月21日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勾勒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既包括改进央行汇率调控方式,增加汇率弹性,如从单一盯住美元转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浮动;也包括减少对外汇收入和支出的行政管制,拓宽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如进一步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保留的限额,进一步提高个人因私购汇指导性限额和简化购付汇凭证等;还包括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外汇市场功能,如增加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改进交易方式等。

  银行定价自主权提高

  这首先体现在银行对客户办理结售汇业务的定价权上。此次政策调整前,中央银行发布银行间外汇市场四种交易货币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定价;四种以外的货币,银行可根据国际市场行情与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进行套算,在规定幅度内自行定价。但由于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每天运行时间较短,在闭市期间可能与国际市场行情背离,加之一日一价的规定,使得客户与银行兑换存在交叉套汇的机会,令银行经营风险增加。

  此次政策调整后,央行只要求银行与客户间的美元对人民币买卖价在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范围内浮动,而对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允许银行以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为基础,参照国际市场行情自行套算和调整,同时只规定了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现汇买卖中间价的一定幅度。这意味着,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的非美元兑换币种定价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紧贴国际市场。而且,有关条文中“调整”的字眼还表明,银行可以跟随国际行情变化,实行一日多价。这样,前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下转A02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