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IBM后首交答卷 联想二季度赢利5亿港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 08:01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李少林 联想集团(HK:992)昨天发布收购IBM电脑业务后首个季度财务报告,截至2005年6月30日,联想实现营业收入194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除税前赢利5.15亿港元,同比增长54%。
今年4月30日,联想完成了对IBM电脑业务的收购,联想此季度的财务业绩计入了IBM电脑业务对业绩的贡献。 此前分析机构普遍预测,联想纯利将维持在2.73亿至3.46亿港元,营业收入约为174亿港元。联想所公布业绩高于业内预期。 联想集团首席财务官马雪征表示,此次新联想的财务报告以旧联想作为参照对象,而不是旧IBM,“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联想在合并IBM后2个月内实现了盈利”。 马雪征透露,联想本季度的营业收入可以达到210亿港元,但由于进行一次性的会计处理,使财务报告受到了13.6亿港元的负面影响。她同时透露,该季度联想的营运现金流达到43亿港元,净现金储备上升到59亿港元,同时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现金周转期从去年同期的10天改善至-35天,这已经是业内最好的水平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在该季度的财务报告中摊销了1.6亿港元的无形资产。马雪征表示,今后每个季度都会有差不多1.6港元的无形资产摊销。报告期内,联想首季全球PC销量达到351.9万台,总营业额达到184亿港元,联想的个人电脑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比上季度增长14%。其中,笔记本电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3亿港元,台式电脑的营业额为91亿港元。此外,联想的手机业务出现大幅度增长,营业额达到8.2港元,同比增长27%,实现了2500万港元的盈利。 除了按产品分类外,联想还把收入来源分作四大块:大中华、北美、亚太和新兴市场。在大中华地区,联想的营业收入为79亿港元,实现利润4.63亿港元;在5至6月份,联想在美洲地区的营业收入为55亿港元,利润为2.49亿港元;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营业额和利润分别为37亿港元和4000万港元;在亚太地区(除大中华地区之外),联想5月份和6月份的营业收入为25亿港元,亏损2900万港元,主要原因是联想在日本市场的销售放缓;联想在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销售收入分别比去年增长35%、58%和50%。 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德表示,降低IBM电脑业务的运营成本和将联想中国的运营模式推广到全球其他市场是联想在完成并购后很快盈利的主要原因。 此前,业内人士担心联想并购IBM后员工的流失会对公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不过,CEO沃德昨天否认这种担心,他表示,并购IBM电脑业务之后,联想员工的流失率只有1%,并表示两家公司的整合已经渡过了起步阶段,正在向更高阶段深入。他表示,联想已经完成了16个部门中8个部门的完全整合,其中包括采购部门,此后,联想将进行供应链整合和产品线的整合,最终使联想和IBM的生产、销售能够整合到一起。同时,他还表示,要进一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和费用水平,以及继续提升毛利率水平。 而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表示,新的管理团队在实现业务稳定增长和推进整合方面都基本实现了并购之初的设想,而全球的资源培植和协同效应的初步发挥已经给业绩带来了积极影响。目前联想中国业务得益于去年开始的业务模式变革高速成长,联想国际(原IBM电脑业务)也顺利盈利,手机业务走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董事会对联想的未来表示乐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