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顾雏军失去人身自由 > 正文
 

重组科龙 谁将乘虚而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 19:42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魏 蕾

  山雨欲来,风满城。

  用这句话来形容时下的科龙电器最恰当不过了。老总顾雏军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抓,资金链瘫痪,科龙电器股票于8月3日起已停牌,沉重债务成为包袱。在近日美国《财富》公布
的200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麻烦缠身的科龙也被踢出局。一时间,科龙尤如风雨中摇曳的秋叶,不知要飘向何方。

  于是,科龙的归属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脱离了“老顾”掌控的科龙,究竟要花落谁家?据记者了解,顾雏军出事后,国内各路买家云集广东,有10余家大型企业已在广东排起了长队,准备“迎娶”科龙。“不管是谁接手科龙,我们绝不让科龙电器垮下去。对于这家有2万名职工的企业一定要保护好,一定要稳定,一定要为科龙下一步重组创造条件。”8月10日,当记者致电科龙电器所在地人民政府时,政府的一位相关人士这样明确表示。

  海信斥资11亿仅是传说

  近几日,诸多媒体纷纷报道说,“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日前赶赴顺德考察,愿意出巨资购买顾雏军掌控的科龙电器股权,并报出了11亿元的高价。”这一消息立刻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8月4日,当记者采访海信集团负责公关宣传的朱书琴核实此事时,她显得比较低调。在答记者问时,用的也大多是“套话”。她表示:“海信只是有这方面的意向,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所以截至目前还没有更具体的信息,如有进一步的信息会及时向媒体发布。”对于各方盛传的“11亿收购科龙”一事,朱书琴明确表示:纯属传言。

  据记者了解,其实周厚健本人并不像传言所说的亲往科龙,被派到广东顺德的是青岛海信营销公司品牌拓展部总监王瑞吉。他的任务是负责了解科龙的信息,并把相关信息汇报给集团。“我们确实对科龙有收购意向”,王瑞吉在电话中肯定地对记者说。至于“出价11亿元”的消息,王瑞吉的态度更坚决,这个根本不可能。他解释到:包括科龙自己在内,现在都没有弄清楚科龙真实的财务状况是什么样,这个时候怎么能够谈价钱;另外,因为顾雏军东窗事发,科龙董事会目前没有明确由谁来负责接洽收购意向。

  科龙究竟花落谁家

  据记者了解,除海信外,试图并购科龙的有实力的买家大有人在,他们都向广东政府方面递交了并购计划。这些潜在的并购者包括:家电巨头美的、格力、惠而浦、伊莱克斯、TCL、香港华润、万和、格兰仕、红马国际等,甚至物流巨头诚通集团都是并购传闻的主角。

  为何各路买家都瞄上科龙

  因为他们深知“科龙”二字的含金量。科龙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冰箱年产量800万台,空调年产400万台,在国内冰箱业稳居一线品牌,空调方面也仅次于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品牌。作为白色家电业龙头企业,科龙电器2004年实现销售额84亿元。虽陷危机,资金链也已瘫痪,但科龙冰箱和空调的口碑仍在。其空调和冰箱两大白电业务仍被业界看好。

  在诸多的并购者中,动作最大、信心最足的当数海信了,海信对此更是志在必得。据悉,以黑电业务起家的海信集团,近年来虽然一直积极发展白电业务,但目前只在青岛和浙江湖州有空调生产线。通过收购北京雪花和南京伯乐,在这两个地方有了冰箱生产线,但产能不足,尤其在南方地区,海信没有任何白电生产基地。

  对此,王瑞吉表示,我刚刚实地考察过科龙的厂房,也与科龙总部接触过,如果海信能够在广东拥有如此大规模、高质量的白电生产线,凭借广东的采购优势、集散优势、出口便利条件,一定会很快将海信白电打造成为一线品牌。科龙电器的白电业务与海信集团在产业、地域上可以很好地“互补”。

  有专家分析,如果能够通过收购格林科尔所持有的26.43%的股权入主科龙,对完善海信的家电产业结构,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科龙目前的危局是海信进军白色家电的一个天赐良机”。

  尽管如此,科龙能否顺利成为海信的“囊中之物”?业内人士表示了不同的观点。据说,在这次排队的“名单”中,有两个是顺德当地企业,即美的和格兰仕。据记者了解,美的集团对科龙十分感兴趣,顺德市政府也有意把科龙出让给美的。

  胜利股份董秘刘志强认为,虽然科龙已经改制数年,但是当地政府还是习惯把科龙“视为己出”,而且也相当看重其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因此当地政府主导下的科龙重组,会偏向于由当地企业来挑头。“有时候出的价格高并不一定就能争取得到,政府考虑的会比较全面,他们不会看重眼前利益,考虑的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如果当地政府把科龙出让给美的,这也很自然。谁会入主科龙,现在还很难说。”刘志强这样告诉记者。

  债务剥离成关注焦点

  记者了解到,尽管不少有意向收购重组科龙电器的公司,但目前他们关注的焦点仍是“当前债务怎样剥离”。

  那么,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也浮出水面——科龙的“黑洞”究竟有多大?

  美的集团新闻发言人黄小明说,“顾雏军的问题证监会已经公告了,定性的结论有了。但从定量看,问题到底多大,挪用了多少资金,业绩究竟虚的多少实的多少,或有债务如何,这些都不清楚。在‘量的问题’没弄清前,我们不会做什么。”和美的一样,其他的并购者也都在持观望态度。万和集团负责人说:“我们有想法,但也会量财力而行。”刘志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2004年,山东省酝酿天同证券重组方案,并选定莱钢集团入股。但莱钢对天同证券的现状和股东结构深入了解之后,需要入股资金可能要超过5亿元。这对于公司是一大笔投资,所以非常谨慎。时至今日,莱钢一直没有注资。这件事情只能搁浅了。

  看来,有意参与是一回事,成不成功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刘志强告诉记者:“据说目前顺德区政府已出面协调处理科龙电器的债务事宜,如果科龙出售按“市场化规律”操作,那么,许多并购企业特别是作为民营企业,自然没有能力去承担科龙电器的沉重债务包袱;但如果由顺德区政府出面周旋,剥离科龙电器的债务,那参与收购的企业就会增加,许多家电企业还是有机会的”。

  “谁来接手科龙呢?这主要取决于产权人的态度”,刘志强说,由顾雏军绝对控股的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科龙电器中占股26.43%,为第一大股东。目前顾雏军已被捕,内部不明朗,“具体跟谁谈判”、“债务债权如何承担”、“具体收购金额”还不容易确定。

  “往好处设想一下,如果说顾雏军动用的3亿元只是在公司内部流转,而没有进入他个人腰包的话,这个事情就要另当别论了。也可能调查一番后,顾雏军没有经济问题,会是虚惊一场呢?再说,从‘科龙危机’爆发后,顾雏军并没有放弃控制科龙的想法。所以,目前对此事的判断还为时过早”,刘志强对记者强调说。

  毕竟,顾雏军的事情还没有定论之前,所有的估计都只能是猜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