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结汇量攀升期盼外汇避险工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07:53 中国证券报

  记者陈继先 上海报道

  近一段时间以来,外管局为了缓解外汇流入,继续前堵后疏,堵的是投机性热钱涌入,疏的是正常外汇流入。

  正常外汇流入主要是企业、个人结汇所致,特别是近期个人结汇量过快增长已开始引
起外管局注意,但结汇量高位增长,凸现外汇相关避险工具的不足。

  前堵后疏缓解外汇流入

  近日,外管局发布通知,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由现行的30%或50%调高到50%或80%。种种举措,从大的方面讲是改善经常项目管理,从小的方面讲是希望增强民间吸纳外汇能力,分流央行结售汇的压力,疏导外汇流入。

  分流只是一方面措施,阻击热钱涌入、控制源头是外管局应对外汇流入的另一方面措施。就在2005年5月17日,即银行间外币买卖开张、同时也是境外预期人民币升值时点而出现资本大规模涌入的前一天,外管局发布了《关于现阶段完善出口预收货款和转口贸易收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出口预收货款和转口贸易收汇的真实性审核,防止没有任何贸易背景的热钱继续涌入。这为企业结汇竖起了一道“网筛”。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据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2005年6月四种货币累计成交257.42亿美元,日均11.70亿美元,而在5月份,日均成交量为16.11亿美元。

  个人结汇量过快增长引起注意

  对企业结汇量控制效果刚刚出现,外管局又发现,个人结汇量开始过快增长。2005年7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个人项下结汇统计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说道,“近一段时期以来,结售汇统计数据显示个人结汇增长迅速,已成为影响我国外汇收支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通知》提出,要在部分地区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个人项下的结汇统计。统计范围为广东、浙江、福建、北京、上海5省(市),统计时间为2005年8月至2005年12月。这五个地区都是结汇量比较大的地区。并且,外汇局还计划在2006年实施新的结售汇统计报表,上述有关个人结汇统计就是新增的重要内容。

  个人结汇量过快增长主要原因还是与本次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关。相比企业可能因外汇支付而存在持汇刚性,个人持汇需求则相对灵活,对人民币升值更为敏感。据记者私下了解,许多人士都承认,尽量将富裕外汇换成人民币,规避风险。本次汇率改革之前已经换了的,暗自庆幸,没有换的,则后悔不迭,只有赶紧采取补救措施。

  但有银行人士分析,外管局担心的还不在这里,最担心的还是热钱以这种途径继续涌入。相比企业结汇外管局可以通过与贸易严格挂钩,防止投机性热钱涌进来相比,对于个人结汇当前还没有好的办法控制。如果投机性热钱通过“蚂蚁搬家”方式继续涌入,就不能不防。该人士认为,外管局将个人项目下结汇量专门列项统计,便于分析、研究,就是为了做好相应准备。

  企业防范风险招数不多

  赶紧结汇,外汇拿在手里的时间越短越好,可能是大多数企业、个人采取的避险措施,这也正是央行结汇量增势较猛的主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企业缺少更多的避险工具。

  本次升值之后,没有完成的合同成了很多外贸企业的“心病”。特别是做服装出口的企业,本来利润就薄,继续执行合同可能就得亏损,不执行就会丧失客户。南京的一家外贸企业人士对记者说,“没有办法,只好和厂家、客户两头谈,对厂家谈降价,对客户谈提价,希望三方各自承担三分之一。”

  这种办法也适用于新合同。有外贸业务员表示,“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厂价本来就很低,降价的空间本来就很小,现在普遍希望在新合同上提价,抵消本次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也有企业在收付时间上做文章,即尽量缩短收汇时间,或者延长付汇时间。另外,远期结售汇也是部分企业采用的工具,但这项业务的缺点是成本较高。

  相比之下,出口押汇则是众多外贸企业青睐的方式,其操作是,外贸企业先凭出口单据、信用证等押汇给银行,从银行那里结一定比率的外汇,到期收到的外汇则交给银行,因此,企业仅承担小部分外汇风险,大部分转嫁给银行。据悉,这种方式的成本也开始上升,毕竟银行也需要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风险。这样,企业有效避险的工具就更加不足了。

  人民币远期交易等衍生金融工具不仅是市场向往已久的,也是企业期盼多时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