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华立系华丽转身 汪力成再炫财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 14:1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欧阳晓红 尹先凯 北京报道

  “会议并无特别内容,主要是华立控股(000607)就7月5日的重大资产置换公告向公众做一补充说明,以示我们的姿态。”8月4日,刚刚在上海开完资产置换说明会华立医药集团副总裁姜一飞告诉记者。在会上,面对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以及市场研究人士,华立控股再一次描述了其缔造青蒿素(青蒿的提取物,是治疗疟疾药物的有效成分)帝国之梦。

  事情缘于十个月前,华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曾告诫其麾下控股公司昆明制药(600422)的管理层:“等到有一天资源都被抢完了,再醒悟就来不及了。” 十个月后这句话被付诸于行动——华立控股公告拟将其所持华立仪表76.77%的股权与华立集团所持有昆明制药29.00%的股权、武汉健民(600976)4.01%的股权进行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公告、等待获准……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倘若视线放大至华立集团,会发现更巨大的变化;其资本的状态似乎经历了“核变”效应——当年一家身价16万元、不起眼的余杭仪表厂,15年后的2002年变成了25亿身家的华立集团;而从25亿至今天的80亿身家,时间跨度仅为3年。

  正是人称“洗壳高手”的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导演了这一切。

  眼花缭乱的收购

  满世界飞的华立医药集团副总裁姜一飞告诉记者,已有35年历史的华立,近年来可谓处于一个超常规发展的阶段,虽然许多动作尚在进行之中,一时还无法向外界表达,但她肯定地认为目前华立总资产已远不止80亿。

  如同飙升几十亿的资产让人不可思议,汪力成运用“财技”演绎的资本轨迹同样让人眩晕。

  你在汪力成身上能看到一种原始的财富冲动。这个从未见过爷爷什么模样、在其父亲5岁时爷爷就被日本人枪杀的小男孩,成人后,自称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崇尚佛家的融合理念。而这种融合思想让汪力成总不忘提醒自己和部下,在每次的收购过程中,极力向对方表现出并非“救世主”,只是志同道合者,因此颇得人缘——熟悉汪的人这样描述汪力成。

  其实,汪自1996年就蠢蠢欲动的资本“阴谋”始于西进运动。 “一番波折,当时只花了500万元就收购了连续亏损三年、资产2000万的重庆电度表厂。”上述熟悉汪的人士称。

  既然可以兼并收购实业,为什么不可以在股市中进行兼并收购?将重庆电度表厂纳入囊中之后,汪又把注意力转向了资本市场。

  1999年下半年,经过18个月的谈判,完全民营化的华立通过资产置换成为ST川仪(后更名为华立控股)的第一大股东。

  2000年,汪力成再次进军亏损上市公司,华立集团成为ST恒泰(600097.sh后更名为华立科技)第一大股东,彼时,该上市公司总资产约7亿元,而负债则高达近6亿元。很快,汪再施置换之计。首先将ST恒泰近6亿债务中的4亿剥离给杨凌(海南)高科技热带农业有限公司,而代价是公司将除昌江芒果园、银通办公楼和对恒泰集团应收款合计约1.58亿元之外的全部闲置农业资产,按照经审定值5.1亿元作为转让价格出售给杨凌高科。

  这两次收购,汪用的都是资产置入重组法,收购的都是法人股,不必注入资金,又剥离了债务,而且控股权不超过30%,避开要约收购条款。

  2001年,华立集团又将眼光瞄向海外,其在美国设立的公司收购控股了在NASDAQ上市的太平洋系统控制技术公司(PFSY)。2001年,善借势的汪趁“9·11”后的股市大跌收购了飞利浦位于美国的CDMA项目。

  2002年,华立集团收购昆明制药(600422),并借助昆药平台,继续资本市场运作整合,通过三年的时间形成了一个约达20亿元规模的医药产业平台。

  接下来的“猎物”是四川金顶(600678)。今年4月23日,四川金顶公告称,上海华策投资有限公司(华立集团全资下属一级企业)以10059万元现金受让公司4883.383万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20.99%),转让方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乐山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不过,该次转让尚需国资委的批准。

  左手换右手的含义

  把一个个原本千疮百孔的“壳”洗干净,并最大化的配置好资源成了汪立成的紧要任务。以青蒿素产业链整合为由的资产置换是一个样本。

  其实早在2002年底华立收编昆药之时,就在构建一个庞大的青蒿素帝国,拥有“种植-加工-研发-成药-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并在2003年用募集资金1.94亿投资青蒿素项目,同时着手相应的资源整合工作。去年年初,汪表示要成立专门班子进行医药资源整合。“华立控股将成为一个有地域特色的稀缺植物药资源的发展平台。”汪说。

  一切早已在安排之中。但为何在7月初宣布公告重大资产置换,将华立定位于主攻医药产业?

  在美联通投资副总裁顾灿奇看来,华立既想做资本运作又在做实业;几个壳做得也不算过分,如控股华立控股、华立科技、昆明制药,参股武汉健民等。这一次,华立只是拿旗下一家控股公司资产去置换另一家控股公司资产,理论上并没有付出什么,就像从左手换到右手,但最终能达到支撑股价的目的,而作为最大股东、并未上市的华立集团其额外利益不言而喻。

  他举例说,通常他们的市场策划也是如此:将最优质的资产置入上市公司之中,但保持在集团控制手中。股改时,分一点利润给流通股并不会吃亏,反而得到的利益会很大。如分掉1000万利润,但股价却可能从市值角度上升到1个亿,如果股权占40%,市值上升4000万;而利润占40%还拿到400万,这样就用600万的成本增加了4400万的利益。

  至于此次华立与昆明置换的不足部分1.45亿由华立集团补足,更说明华立集团做高华立股价的决心;一则陷于低谷的股价可逐步做上去,二则拿到现金之后,评估时的资产更优质了,甚至能得到更高的市场估值,于是又有了足够的现金去做其他的再次收购。

  但凡股权分置改革期间的重大资产置换容易让人联想到股改。“资产置换与股改没有任何关系,今年3月份,我们就在酝酿此事——只希望能够成为最大的青蒿素供应商。”华立集团证券事务代表熊波告诉记者。

  资金之惑

  对于资产总额飙升到80多亿,熊波说:“我们一直在扩张啊,2002年重庆华立的资产规模还很小,2000年时华立集团甚至还没有医药产业,可现在医药产业至少有30多亿的规模。” 他认为,随之上升的营业收入也是如此,况且,统计本身是合并报表数据,并非哪个单体公司数据。如昆明制药只有29%的股份,但合并报表、销售规模都是算在统一口径里。

  不过,另一分析师却认为,资产总额飙到80多亿,静态而言,一定是负债在上升,因为一直扩张,有些项目需要培育,不可能立即见效,很难有太多的利润;动态观察,要运营80亿资产,需要大量现金流,这现金流是怎样组成的?也会带来一个必然结果——可能是高负债企业;不过,从上市公司看,除华立科技66.8%的资产负债率略高外,其他两家华立控股、昆明制药分别为50.9%与27.9%,其资金基本面颇为良好,所以,并不能排除非上市公司的大量举债。

  但是,在华立集团的网页上,几乎所有相关财务数据都被有意或无意地删除了。

  另据了解,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青蒿素及其制剂的专业公司的梦想是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资料显示,2004年,华立年销售收入达102亿,但即便三家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加在一起也只占华立集团总收入的20%,“其主要贡献来源于制造业。”熊波解释说。资料表明,2004年7月华立还投资11亿建了一个公共计量仪表及系统集成项目。华立似乎有“声东击西”之嫌。

  “这是华立旗下的子公司投资所为,其来源之一是自有资金,另外的部分是银行贷款,与上市公司无关。”熊波对记者解释道。

  有意思的是,一方面“资本经营战略是华立实现跨越式成长的重要途径;为打破传统制造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现金流短缺“瓶颈”,自1994年,华立开始寻找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渠道。”汪力成在公开场合这样表示。但另一方面,将资本与实体对接或打通之后的华立,其主要收入来源与资金供应都不是上市公司。

  扩张从未间断过的华立,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分配,其分寸的掌握都显得恰到好处。“这是因为资本运营不仅要阴谋,还得要阳谋。汪对这些驾轻就熟。”上文提到的熟悉汪的人士这样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