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名律师枪挑顾雏军 > 正文
 

顾雏军:资本路线的末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14:52 《法人》

  顾雏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做学问,做成科学家;我做企业,做成亿万富翁,谁能比我聪明!”但是,要在市场上立足,仅有聪明似乎并不足够。

  文/陈晓

  2001年底,在香港广州同时进行的“格林柯尔收购科龙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数十
家媒体的“拷问”,顾雏军谈笑风生应对自如。这一幕,是顾雏军收购行动的第一役,也被称为是“资本家”对实业型企业家上的生动而痛苦的一课。

  顺德本土的许多企业家,例如科龙创始者潘宁的创业基本上恪守“起早摸黑、肩挑手提”模式,而顾雏军为代表的善于“四两拨千斤”的“资本家”,则具备以资本创造更大资本的能力台阶。

  而如今,2005年7月,证监会对科龙的立案侦察,则对资本型企业家上了生动而痛苦的另一课。这似乎意味着,自从2004年郎顾之争以来,顾雏军的麻烦到达了最高点。

  漩涡中的人物

  实际上,不管是学者还是企业家,顾雏军从来都是都身处争议的旋涡。

  十几年前,还是学者的顾雏军发明了“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理论和格林柯尔制冷剂,结果招致包括其研究生导师在内的国内制冷学界专家的集体对抗,怀疑的声音一直延续2001年。从那场“学术”是非中抽身而退的顾雏军,蜕去学者身份,开始扮演一个商人的角色。

  2000年,顾雏军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格林柯尔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控股有限公司(8056,HK)成功登陆香港创业板,融资5.46亿港元。顾雏军如何获得第一桶金,注册了他此后实行资本运做的母公司--格林柯尔,人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在那场学术纷争之后,顾雏军曾在国外生活了十年,期间曾出入美国华尔街,这段经历帮助他从一个热能工程师,变身为资本高手。而格林柯尔,以及此后隶属于此品牌下的各种公司,则成为他操纵资本的平台。

  顾雏军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第一场秀就是收购科龙。

  2001年末,在科龙经营和管理层均出现重大波动的时刻,格林柯尔对外宣称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有人说,科龙是顾雏军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吃到的第一道大菜,也是最实惠的一道菜。自此,顾雏军和他的企业形象便与收购密切相关,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其狂飚突进的收购行动:2003年5月,以2.07亿元现金收购合肥美菱股份;同年12月,以4.178亿元收购扬州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去年4月,以1亿元现金收购襄阳轴承(资讯 行情 论坛)。

  如果把顾雏军的企业行为仅仅归类为德隆式,华而不实的拉长战线,似乎也有失公允。顾雏军在各种场合,都提到他制冷帝国的梦想。

  2001年收购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后不久,顾雏军即分别以科龙电器和他私人控股的广东格林柯尔为平台展开了对江西齐洛瓦、吉林吉诺尔冰箱厂、上海上菱电器的两条冰箱生产线、远东阿里斯顿全部生产线、杭州西泠集团、及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南京伯乐等制冷企业的大规模收购,并同期投建了科龙南昌工业园及扬州科龙生产基地,后两项的总投资高达5.1亿美元。至2004年4月,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顾雏军通过并购构建了一个拥有4家国内上市公司,横跨制冷家电和汽车两大行业,其中冰箱产能达到1300万台、号称世界第二的实业王国。

  2003年,顾雏军入选央视的“年度经济人物”,这应当是他受到的最高规格的舆论首肯。当时,他还召集科龙总部所有中高层在他非常喜欢去的顺德鹿茵酒店举行庆功宴,科龙上下一片欢腾。这似乎是顾雏军春风得意的最高点。

  并不漂亮的诚信评级

  从出道开始,顾雏军的诚信评级就颇有争议。从顾氏制冷剂效能的真假,到格林柯尔港股暴跌风波,麻烦从没间断过。就连2003年因一系列的购并名噪一时成为“年度财经人物”,也有很多人怀疑他是花钱买来的。据此前媒体调查,科龙的供应商和客户都反映说,自顾氏入主科龙之后,潘宁、王国端时代的商业信用就大打折扣了。而在负面舆论的作用下,银行为规避风险也一年年缩小对科龙的授信额度。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顾雏军的危机日渐加重。

  2004年是顾雏军命运的转折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应该买本《易经》好好研究,究竟为何流年不利?”

  2004年,美菱盈利只有1676万,科龙则以6400万元亏损收场。当年的年报还显示,科龙的存货规模已突破30亿元,产成品存货为17.7亿元,较2003年上升5亿元。而租赁南京伯乐的两条年产50万台的冰箱生产线2004年只生产了10多万台。

  马太效应自此开始生效。随着收购企业的运转不顺,顾雏军的坊间口碑也开始不好起来。霸气是大家对他的一个共识。他曾在媒体见面会时批评记者没有提他想要回答的问题;能够对待本来就非常敏感的媒体直言自己的喜好;会陪自己喜欢的媒体记者吃饭喝酒,也能够公开批评某某媒体“非常烂”。尤其在对他一系列收购行为的资金来源质疑上,顾雏军桀骜个性展露无疑。据说一位记者曾就顾雏军收购资金来源的问题穷追不舍。最后顾雏军竟拍着桌子咆哮:“你管它哪里来的!反正不是偷的,不是抢的,不是贩毒倒军火做非法生意来的!”。

  也是在2004年8月10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在此之前,郎咸平还在媒体上发表长文,抨击海尔集团曲线MBO,实为管理层侵吞国资之举。TCL的李东生也曾成为这位学者批评的对象。但这些企业家均以轻描淡写的回应,或者沉默应对。唯有顾雏军奋起还击。8月17日,顾雏军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讼状,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

  2005年春天,证监会开始介入调查科龙电器资金使用问题,怀疑顾雏军挪用科龙电器资金参与对亚星客车、襄樊轴承等公司的收购。而了解此次证监会调查内情的一位人士曾感叹说:“老顾那家伙,完全是乱来的,一点规矩也没有!”

  日薄西山?

  现在回溯顾雏军的创业史,会发现不按牌理出牌的举动比比皆是。2001年10月1日,为收购科龙电器而专门设立的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即目前的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在顺德格林柯尔最初12亿元的注册资本中,顾雏军占90%出资额,其父顾善鸿占10%。然而,根据此后的注册工商资料,所谓的12亿元注册资本,其实只有3.75亿元,尚不到应缴金额的三分之一。虽然顾雏军对此的解释是:顺德格林柯尔10.8亿元的投资,分为两部分。其中,以货币形式出资的仅为1.8亿元,知识产权出资高达9亿元,占12亿元注册资本中的75%,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所不允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股东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如今,顾雏军在接受证监会调查的同时,又面临着被公司小股东逼宫的危机。7月中旬,作为持有100股科龙电器的小股东,知名律师严义明通过上海证券报及新浪网向科龙电器全体股东征集提议权及投票权,提议召开科龙电器临时股东大会,罢免该公司包括董事长顾雏军在内的三名非独立董事及三位独立董事,同时提议选举严义明、香港律师林炳昌、注册会计师朱德峰三人为科龙电器新的独立董事。严义明声称,一旦获选,将彻查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后的财务帐目。

  熟悉顾雏军的人士称,顾雏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做学问,做成科学家;我做企业,做成亿万富翁,谁能比我聪明!”但如今内忧外患之下,这位聪明又霸气的企业家操纵资本的玩法,似乎已经日薄西山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