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化肥价格机制面临重大变化 国家发改委正就放开化肥价格征求意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08:06 中国证券报

  记者王维波

  “放开直补是化肥价格管理方面改革的核心内容”,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据了解,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近期就我国化肥价格管理的改革问题向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其主要内容是放开化肥价格由市场调节,政府不再直接控制价格,将相关补贴直接补给农民。

  价格放开是趋势

  我国目前化肥价格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综合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化肥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根据化肥生产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确定指导价。大型氮肥企业生产的尿素、硝酸铵的中准出厂价格和上下浮动幅度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中小氮肥企业生产的化肥、以及磷肥、钾肥及复合(混)肥中准出厂价格和上下浮动幅度由各地物价部门制定。二是中央进口化肥调拨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地方进口化肥调拨价格由各地物价部门确定。三是放开化肥零售价格,但必要时各地省级物价部门可对部分品种化肥实行最高零售限价。当化肥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并出现显著上涨时,通过制定最高零售限价、实行差率或利润率控制等措施稳定化肥价格。这一体制是从过去计划体制经过不断改革后演变而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持化肥价格的基本稳定,保护农民利益,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这一体制对稳定化肥价格特别是在播种季节抑制化肥价格的过快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以直接控制价格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体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最主要的一点是,控制价格的难度越来越大,通常是农民不满意,企业也不满意。结果是给农民的好处农民未必得到,而企业也觉得吃了亏。发改委有关人士也表示,由于包括化肥在内的农资市场是放开的,价格只是市场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所以单纯控制价格很难控制住,因此,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模式。这位人士认为,既管不住又难以管好,还不如放开由市场调节,而将政府在其它环节补贴的资金直接补给农民。

  年内肯定实施不了

  这位人士同时坦承,放开后如何管理确实是一大难题。目前只是在征求意见和讨论,今年内肯定实施不了。何时实施还要看最后征求意见的情况,也需要看市场情况,同时还必须拥有足够调控市场的手段。

  他指出,放开化肥价格不等于放任价格,保持包括化肥在内的农资价格平稳仍是政府的目标。而将以往补给企业的资金直接补给农民应是可以探索的手段。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政府实行对粮农直接补贴,目前看效果不错,而且操作也相对容易。因此,可以通过此办法用于化肥价格改革中去,以保护农民利益。

  业内人士分析,价格稳定肯定是政府追求的目标。而放开后如何保持稳定,目前看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在不能直接控制价格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调控市场来调控价格。而调控市场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也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协调,其中,淡季储备制度应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政府在淡季时增加收购适量的化肥,在旺季时以适当的价格抛出,可以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还可以从减少需求方面着手,如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浪费。据河南省的一份调查,该省因施肥不当造成的浪费十分严重,每年仅氮肥流失实物量就达到200万吨,相当于10个中型氮肥厂的年产量。其实,化肥浪费在全国普遍存在,这方面的节省空间巨大。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对现在放开化肥价格持不同看法。银河证券的李国洪认为,从目前看,放开化肥价格时机还不成熟。因为价格放开后政府可供选择的调控手段并不多,加之农民播种的季节性和化肥供求的地域性,特别是目前原油价格涨势不止,很可能会出现价格的大幅上涨,会损害农民利益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况且,政府能拿出多少资金用于农民补贴还是个未知数。他建议,应在政府有足够调控手段的情况下再放开价格。

  对相关上市公司是利好

  李国洪指出,放开价格对相关上市公司大体上是有利的。据他计算,目前国际市场尿素价格大约为每吨2200元,国内限价为1650元,因此放开后国内价格大约会有500元的上涨空间。但另一方面,放开价格后对相关企业的优惠政策肯定会一并取消,因此成本也会上涨。据估算,二者相抵后仍会有盈利空间。从这个方面看对化肥企业总体是利好。不过,对具体企业的影响有多大,还要看各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而且,气头、煤头、油头企业的情况也有差别。油头企业因近两年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已大部分退出市场,而煤头企业受煤价上涨的影响也比较大,气头企业相对而言由于天然气价格涨幅较小,在价格放开后受益会更明显些。另外,我国不同品种的化肥供求关系也不一样,尿素供求缺口较大,其它品种有的供求基本平衡,有的还供过于求。因此,价格放开后尿素企业很容易将增加的成本转移出去,而其它品种可能就不是很容易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