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争锋 谁能胜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14:55 证券时报 | |||||||||
在证券业刚刚兴起的时候,难免会鱼龙混杂。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必定劣汰而优胜。纵观目前国内各家券商,我们认为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最具备脱颖而出的实力。 光辉历史
先让我们看一下中信证券所获的荣誉。中信证券一再创下业内的第一。比如,中信证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券商之一、第一家公开发行上市的证券公司、首批获得进入银行间货币拆借市场资格的证券公司、首批获得股票质押融资资格的证券公司、首批获得受托管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首批获得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的证券公司、首批获得创新试点的证券公司。在获得创新试点资格后,中信证券又得到的政策支持,成为首批成功发行公司债券的证券公司,于2004年成功发行债券,募集资金4.5亿元;成为首批获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的券商。目前正在向人民银行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券,即将获批。 中信证券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4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中所处位置分别是股票主承销金额第二、总资产第四、净资产第一、净资本第一、营业收入第六、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第一。尽管2004年中信证券的净资本比2003年略有下降,但还是以47.30亿元在主要大型券商中位居前列,这是中信证券长期稳健的经营风格累积的成绩。 再创佳绩 近几年以来,中信证券经营稳健,业务创新力度加大,传统业务保持稳步增长,竞争力不断提升。中信证券整体业务发展较为均衡,在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研究开发等各大业务方面均创下佳绩。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较为稳定,在最近两年市场行情偏弱的情况下,其经纪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为公司整体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中信证券在全国超过20个城市拥有36家网点。2004年,公司在上交所(交易总额)的交易排名为第3位,比上一年提升3位。中信证券还将有计划地通过规模扩张,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集中交易系统成功上线运行,为低成本扩张和风险控制创造了条件。 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发展迅速,降低了业绩波动风险,是其在弱市中保持盈利的关键因素。2001至2004年间,公司投行业务发展迅猛,连续3年承销金额位居前3名。2004年中信证券A股筹资额为106.37亿元,占市场份额的12.44%,位居全国第2位。自1998年至2003年,中信证券连续6年位列企业债券承销市场全国第一;由于受到国家发改委对于一家券商每年只能承销3家企业债券的限制,2004年承销总量位居第二。 中信证券拥有50多人的研究团队,重点行业的研究力量均居同业前列,为企业融资委员会各部门开展证券承销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是中国证券市场近年来进步最快的研究团队之一。中信证券成为社保基金理事会三家顾问公司中唯一的证券公司。2004年,中信证券研究部荣获《新财富》“最佳金融工程研究团队”,多名行业研究员荣获“优秀分析师称号”。中信证券与标准普尔(S&P)合作发布中信标准普尔300指数和中信标准普尔50指数,中信指数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的首选指数化投资工具。 谁与争锋 所谓券商之间的竞争,就是比各自的管理能力、人才储备、市场地位、业务范围、风控水平。有的对手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但是很少能够找到像中信证券这样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券商。这种全面发展式的竞争模式是使得中信证券最终能够获取券商竞赛金牌总数第一最强大的保证。 即便是面临全球化的竞争,中信证券也能处于不败之地。与国际投行的比较,中信证券的总资产收益率高,净资产收益率较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国内证券市场缺乏产品和风险对冲机制,现有法律及法规对于券商融资渠道、投资品种限制过死,券商无法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中信证券资产的盈利能力很强,经营水平不落后于国际投行,由于上述原因,财务杠杆的运用程度远远低于海外投行。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自身资本实力的增强,政策对于优质券商的支持力度加大,中信证券将更充分地利用财务杠杆,净资产收益能力达到国际性大投行的水平指日可待。 中信证券已经用历史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信证券也必将继往开来、继续成长壮大。 (孙晓霞)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