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商业银行战略重构脱胎换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08:00 中国证券报

  记者王妮娜 北京报道

  我国的商业银行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而宏观经济环境变迁、金融体系革新以及国际竞争升级,增加了这场变革的不确定性。如何突破传统经营模式,进行新的战略重构,正在拷问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变革者。

  负重前行

  2006年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然而,疾行的中国经济改革并没有给商业银行留下太多准备的时间,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用“畏惧”二字形容兵临城下时银行的心理。他说:“经济转型的成本特别是国有企业转制成本,逐步转移到国有商业银行,最后体现为银行不良贷款。加上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和信用文化的严重缺陷,加剧了银行的畏惧。”

  不良贷款仅仅是诸多难题之一。由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价格不断走低,缺乏投资工具的银行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困局;直接融资市场强劲的发展,大型优质客户融资渠道的增加,导致传统批发性的业务扩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银行纯贷款空间在逐渐萎缩,传统的经营模式越来越捉襟见肘。进入新时期的商业银行急需提高资产负债的平衡能力、定价能力、资金盈利能力。

  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汇率机制变革、利率市场化,让银行面临新的潜在风险。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指出,由于银行是中国主要融资渠道,宏观经济呈现出的周期性发展趋势,很容易将经济波动的成本集中向银行转移。这导致银行不良资产也呈周期性变化,明显增加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和负担。民生银行副行长洪崎介绍说,由于公司贷款需求下降,致使民生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前9年70%的平均增长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银行目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风险,包括负债结构、资产结构、风险管理能力,都不适应现在市场的变化。

  经济学家巴曙松尖锐地指出,宏观经济调控让处于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下的银行,仅仅靠压缩信贷来防范信用风险,这直接导致“松货币、紧信贷”的局面,对中国经济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战略重构

  有专家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高度依赖信贷扩张的增长方式,必然会导致资本的急剧消耗。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资本管理体制,构筑价值增长型的经营格局,长久保持合理的资本回报率和充足率水平。”

  以往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经营思路急需转变。2005年,风险回报管理、资本回报率作为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思路的关键词,让重构客户、业务以及收入的组合成为战略重构的支点。

  中间业务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银行战略重构的重要突破口。除了在理财业务上争先恐后做文章外,今年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金融债券等新产品的问世,让商业银行加快向债券承销、分销、财务顾问等创新型、高附加值服务延伸。

  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的比重在逐步提高,这一点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得尤为明显。“批发性业务的挑战越来越大,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逼迫我们这些商业银行改革走西方银行曾经走的道路。像花旗银行2004年的零售业务占到50%以上。”招商银行马蔚华说。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中资银行往往都比较看重对方零售业务的实力,并且把它作为合作的重要领域。像入股建行的美洲银行、携手北京银行的ING集团,在欧美市场都是数得着的零售银行。

  引进国内和国际战略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学习对方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同时基于风险管理,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目前中行、建行的风险控制流程都已形成基本框架。建行于2004年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垂直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与回报的管理能力,实现资金业务前、中、后台相互分离。此外,它还采用用于风险预警的一套违约概率模型,控制资金业务风险。

  机构和薪酬的改革对于国有银行来说是攻坚重点。中行预计到今年8月底完成历时一年的人力资源改革;工行也正在根据6月末财务重组后的资产负债状况,计量涵盖全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数量,将经济资本分解配置到各分支机构,逐步建立以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对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评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