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丧钟为谁而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5:57 《英才》 | |||||||||
文·本刊记者 戴璐 汉唐的葬礼会在许多人的预想中如期举行。 2005年6月17日汉唐证券清算组正式成立,次日对外发布公告,请债权人登记。至此,汉唐几乎不会再有任何生机。
那些同汉唐一起长大的老员工们如何面对汉唐之死? 记者致电汉唐北京营业部的两名员工,他们更多的是对前景的迷茫。而一位曾担任过董事会行政助理的汉唐前高层则冷静地说,“大环境如此,公司领路人却执迷不悟……” 一个曾被称为小“中金”的后起之秀,一个曾从大券商手中多次挖角的有力对手,就这样惨败,叹息之余,仍让各方深思,什么致汉唐于万劫不复? 时光回到2004年,券商的多事之秋,在南方证券、闵发证券接连事发之际,汉唐的倒下却在事隔一年之后,接连引发地震,中再人寿、南方航空(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相继因巨额委托理财失陷汉唐被曝光,而汉唐最先沦陷的上海营业部还拉过一些大客户,像浦发集团,他们是否安好,至今还是未知数。 宁可灭了? 因为,汉唐祸起一个神秘的女人,她的名字曾在业内如雷贯耳,此人就是顾翠华。 2004年8月16日,顾翠华发起“兵变”,率领5家上海本地的大客户杀向正在上海出差的公司董事长吴克龄,要求提前解除客户同公司的委托理财合同。这场纷争甚至动用了警力才清退。随后,顾翠华一派成功帮助这些客户从汉唐抽身而退,引发了整个汉唐的崩盘。 顾翠华为何要临阵倒戈? “证券公司的业务经理们,最有价值之处就是能够拉客户、拉资金,公司倒了,他们可以换家公司接着做,但是得罪了客户,拉不到资金,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长期养着他。”一位证券界的高层揭示了券商用人上一个极其残酷的现实。 换句话说,顾翠华扳倒汉唐,其实表明了她的立场,客户资源是她生存的根基,宁可灭了公司,也不能得罪大客户。 而顾翠华能视汉唐生死为无关痛痒,不怕公司倒了把她的“家底”曝光出来,也是由于从业多年,见过许多风浪。 2002年吕梁操纵中科创(0048)股票一案中,顾翠华的名字不经意地现于其中。据披露,当时的顾曾任申银万国上海一家营业部的经理,为吕梁不遗余力地融资达到7.8亿。甚至在吕梁败露的危急时刻,顾翠华还亲自到北京吕梁的家中通风报信。 尽管吕梁案给顾翠华的公司——申银万国造成的损失不小,但她却顺利地躲过了这场风波。就在她静心修养的一段时间,力图在证券界成就大业的吴克龄三顾茅庐,请得这位精明强干的女人为汉唐效力。 引狼入室 关键是吴克龄既然知道顾翠华的所作所为,为何还要引狼入室? “当时,吴总一心想搞大生意盘子,多拉资金,顾翠华在上海人脉深厚,业务能力很强,她个人也恰好因为那个案子在等待新的机会,所以,吴总就趁机把她请来。” 汉唐的一位老员工如实说道。 汉唐照着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的思路,请来了很多能人异士。在顾翠华之前,曾在南方证券多次坐庄中当操盘手的陈小栋也被挖来,并委以重任。 难道吴克龄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被为了利益什么都可以舍弃的人拿下吗? “公司内部有很多规则牵制各业务部经理对资金的调度,当时主要考虑到顾翠华能耐再大,也逃不出公司的防火墙吧。” 这意味着,汉唐对人才的任用只注重取其利,而为了避免引来的这些虎狼之士私吞腰包,又把他们辛苦拉来的资金看得很紧,于是乎这种公司和“精英”们相互利用的氛围悄然形成,很难让员工产生什么归属感。 不过,吴克龄的算盘再精,也敌不过他亲自请来的金融奇才。据汉唐内部人士透露,2004年4、5月间,顾翠华曾向公司几次反映她的客户要求提前终止合同,一直没有获得公司同意。在此期间,吴克龄坚信他可以掌控局面,对顾翠华几乎没有防备。到了2004年8月16日,顾翠华围攻吴克龄的当晚,公司高层意识到事态严重,开始采取对策以防顾翠华“得逞”,但为时已晚,顾翠华轻松绕过了公司设的障碍,帮助她的客户“逃离”汉唐。 “大家为了生存、牟利都在违法,但如果公司先把一些能人逼上死角,他会抓住时机毫不留情的反咬公司一口。”北京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务经理如是说。 也许,接受调查的吴克龄应该对当初的用人之道追悔莫及。但事发至此,吴克龄却很难获得公众的同情。因为,比起吕梁等庄家来,他并不逊色,甚至一些更富创意的玩法他也做了。 无法以毒攻毒 2000年,汉唐成立当年,吴克龄和南方证券曾联手炒作他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恒大地产(资讯 行情 论坛)(000502)的股票,但由于坐庄技术略逊一筹,当股价拉到高位时南方证券已经脱身,而吴却身陷其中,后来为了顺利解套,只得让汉唐埋单,从高位接盘。 从这以后,汉唐就成为吴克龄各种“梦想”的资金支持者。 为了执行吴“集中持股炒作”的过时路线,汉唐不惜用客户保证金违规抵押贷款,此后还动用了许多渠道筹集大笔资金,对一个又一个股票坐庄;为了实现吴克龄的“实业投资梦”,汉唐被要求为大股东的水业收购提供融资工具和财务建议;为了完成吴克龄“三年进入券商第一军团的宏伟目标”,也为了给一次次失败的坐庄提供后续资金支撑,汉唐以补充协定的方式吸引了很多大客户进行委托理财,并对客户委托投资的国债进行抵押贷款。 吴克龄的种种玩法,在资本市场上也许心照不宣。但是,陈旧的坐庄策略,在持续几年的大熊市里,让汉唐深度套牢,资金危机一日重似一日。 而败露之后,人们才发现,在汉唐成立之初,就藏着个大骗局,一些股东涉嫌虚假出资,还有一些股东出资后陆续抽逃。这意味着整个汉唐完全在吴克龄这个最大股东的手掌心上。 “汉唐根本就是吴克龄的钱袋!”一位机构债权人愤愤地说。 尽管吴克龄在汉唐里一言九鼎,但是他对挖角来的各类“精英”却渐渐难以驾驭。特别是在2003年之后,公司内部开始派系林立,陈小栋和汉唐原上海总经理平建伟的关系就很糟。而德隆的垮掉,则让不少中高层萌生去意。只有少数不够聪明的忠臣,反而成为了替罪羊。汉唐的“名誉”总裁宋建生便是一位。 “公司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是他签字的,而实际上绝大部分是由吴克龄作决定的。”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汉唐老员工里,大家都觉得,最可怜的莫过于这位宋总,要陪着吴克龄承担法律责任。 这就是汉唐的用人和驭人。但是,值得反思的不应只是汉唐一家。在证券界,急功近利的激励机制遍地皆是。 记者致电顾翠华的老东家申银万国上海总部。据一位研究所的朱研究员介绍,他们的业绩考评中客户的评分相当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个人收入的高低。 如果同客户的关系好,是不是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和更多的报酬呢?这位研究员没有否认。 一位金融专家指出,如此做法实际上容易产生教唆效应,很多人为了获得丰厚的收入,会不择手段地拉客户,公司一方则是只要员工能越快、越多的带来利益,就是可以被重用和重赏。于是证券公司变成尔虞我诈的舞台。 现在,最可怕的,并非已经显形的那些“毒”,而是像当年的顾翠华一样从汉唐全身而退的带菌者。 尽管陈小栋等人据传因涉嫌非法坐庄而接受调查,但陈小栋和顾翠华恐怕不是单枪匹马,从他们的团队里成长起来,又因券商倒闭而另觅高枝的精英们,是否还会在下一家证券公司里承前启后? 券商的毒瘤,一直比证监会的药方升级得快,而在问题券商里受过训练,经历过阵仗的人们,一旦再把病毒带到新的公司去,强强联合,就更危险。 但愿,能平安走出问题券商大门的都是一等良民。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