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本期话题:境外期货交易风高浪险) 明套保暗赌博 中资屡败境外期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8:06 中国证券报

  记者赵彤刚

  中航油在新加坡纸货市场期权交易巨亏5.5亿美元余波未平,香港上市公司中盛粮油日前又曝出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进行豆油套保惨败的消息。而去年以来在期铜市场上,跨市套利的中国资金更是屡屡被“国际大鳄”狩猎,损失惨重。

  中国出海资金在分享境外期货市场这块诱人蛋糕的同时,正面临着无数陷阱。

  中盛粮油因何而败

  7月14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中盛粮油因在CBOT豆油期货上卖出套保失败而出现巨亏,导致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初步判断,中盛粮油对所持合约平仓后每手亏损大约1700美元左右。

  谈及此次失利,中盛粮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廉华表示,“中盛粮油对国内大豆以及豆油供应形势的判断没有问题,但由于在美国CBOT市场上,基金的过分炒作和推高,使得国际豆油市场已严重背离供需基本面,这在以往市场行情中是不多见的,中盛粮油出现这样的亏损是可以理解的。”

  香港联交所公布的中盛粮油2004年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豆油加工能力为140万吨,实际销售规模是53万吨,而且自2001年开始,其每年经营规模增长都不低于50%。如果按照2004年中盛粮油盈利水平计算,在期货市场上亏损超过1.3亿港币时,才能造成公司整体业绩亏损。按亏损超过1.3亿港币计算,中盛粮油在CBOT至少抛空了1万手左右豆油期货,大约27.2万吨。中盛粮油在CBOT豆油市场一度持有如此高空头头寸,显然已不能简单视为套保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中盛粮油在国际市场采购大豆毛油,在国内加工为精炼大豆油产品后销售,其相对合理套保方式应当是在CBOT市场进行毛豆油买入套保,以对冲进口原材料涨价风险。因此,中盛粮油进行的所谓卖出套保,显然是投机行为。

  “国际大鳄”狩猎中国资金

  近年来,中国资金参与境外期货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引起了国际基金的兴趣,成为他们狙击对象之一。去年,中航油在新加坡纸货市场卖出了大量看涨期权,但是在国际基金炒作下,国际原油价格扶摇直上,中航油被迫斩仓出局,造成5.5亿美元巨亏。

  目前我国仅有26家大型国企可以参与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但逐利性导致部分资金已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境外期货市场。有报道称,2004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交易量中有15%至20%来自中国内地,其中通过非正规渠道参与外盘交易的交易量约占1/6。目前不少境内外期货公司已经在悄悄地进行境外期货二级代理业务,这种打“擦边球”行为已是业内公开秘密。然而,通过非正规渠道从事境外期货交易风险极大,不仅不利于投资者自身利益保护,也不利于市场监管。这样一种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非正规代理渠道,也容易将境内企业商业秘密暴露在国际机构面前。中国企业因而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境地,海外跨市套利资金屡屡被国际基金成功狩猎。

  事实上,自去年10月份以来,“买沪铜、抛伦铜”的国内反向套利盘资金,已屡屡成为“国际大鳄”盘中美餐,损失不下数十亿元。

  出海资金先天不足

  中国资金屡屡失足海外期货市场,与其存在着先天性致命弱点不无关系。

  鹏鑫期货资深分析师王定红告诉记者,中国资金出海跨市套利,除了要面对市场风险之外,还要面对非市场风险,这是中国出海资金亏损的重要原因。

  中国资金出海,首先要面对信息不对称风险。由于中国企业在国外期货交易所没有自己的交易席位,几乎所有出海资金都要借助别人的通道。这样中国资金数量、操作意图、建仓方向、头寸大小和抗风险能力等核心商业机密,极易被交易对手知道;相反,中国出海资金对对手情况则了解甚少。信息不对称,成为中国资金出海跨市套利无法回避的尴尬。其次面临资金劣势风险。中国出海资金规模大致为几十亿元人民币,而且呈散兵游勇状态;而国外基金规模少则几亿美元,多则几百亿美元。因此即使中国出海资金汇总到一起,也不足国外一个对冲基金规模。而这种资金实力相差数倍、乃至数百倍的博弈,谁胜谁负,可想而知。

  套保变味成投机

  中国出海资金的投机性,更加剧了其惨败进程。许多资金打着套保幌子,实则进行赌博式投机操作。

  去年出事的中航油在新加坡所从事的并不是石油期货套保,而是风险极大的场外石油衍生品交易(OTC)。中航油在卖出大量看涨期权后,国际原油价格在基金推波助澜下一路飙升,中航油非但没有及时止损,在投机心理作祟下反而继续加码,最终“翻船”。根据《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目前我国有26家大型企业有资格在境外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业务,并规定其期货持仓量不得超出企业正常交收能力,不得超过进出口配额、许可证规定数量,期货持仓时间应与现货保值所需计价期相匹配等。但是,中航油操作明显违背了管理办法。

  作为一家注册在境外的中资企业,中航油在国外从事境外衍生品交易,相关主管部门监管难度很大。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泉指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所开展的石油指数期货业务,属违规越权炒作行为。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企业境外套保变味成投机,类似中航油、中盛粮油事件并非偶然。早在1998年,株洲冶炼厂在LME以套保名义大肆抛空锌,最终交易损失高达1.76亿美元。目前我国获得境外套保资格的国有企业有26家,其中一些涉棉企业、涉铝企业、涉铜企业、涉豆企业等,都可以在国内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中航油、中盛粮油的变味套保,给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

  组建“航母”出海

  参与境外期货市场交易,不仅是中国内地企业表达话语权、争夺大宗商品全球定价权的前提,也意味着期货投资者将有300多个期货品种投资机会。但在我国境外期货大门还刚刚打开,期货公司以及投资者投资经验尚不丰富情况下,境外期货市场的开放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证监会期货部有关官员日前透露,国务院已批准国内期货经纪公司代理境外期货交易试点,并将允许境内投资者进行境外期货跨市套利。在境外期货市场大门徐徐向国内投资者敞开的同时,如何避免中航油、中盛粮油等悲剧重演,值得深思。

  北京工商大学胡俞越教授表示,当务之急是组建中国自己的专业期货基金,如农产品期货基金、能源期货基金、金属期货基金等。只有将分散的国内资金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协调行动,才能同国外基金对抗。

  王定红认为,为了避免国内出海资金被狩猎,中国应该在参与交易的海外期货交易所拥有自己席位,而且数量不能太少,否则仍然容易暴露操作意图;同时持仓品种尽量分散,这样不易被发现。其次,要有一定平抑市场现货储备和准确把握调控时机能力。以国储局以前抛售铜现货而言,本意是为了平抑铜价,但由于抛售数量有限和抛售时机把握不当,不仅没有把铜价压下来,而且自己还被迫高位买单。再次,要有调控市场经济力量。如果说权威数据可以引导商品价格走向,但这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真正推动价格运动还是要靠资金来实现。中国要尽快建立像国外那样的大型基金,来影响市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