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股改给国资带来什么 是增值而不是流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7:44 中国证券报

  三个多月来,46家上市公司率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在首批4家试点公司中,有3家公司顺利完成股改;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中,已有15家公司的股改方案通过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率达100%。通过改革试点,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共识在逐步扩大,市场预期渐趋稳定,社会公众股股东参与表决的积极性超出人们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改革意愿……事实证明,发韧于今年5月的这场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性变革,正在向着积极的方向稳步推进。

  这,无疑是市场各参与方的福音。

  然而,如同对任何改革的认识都不可能完全统一一样,在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中,也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改革的顺利推进构成一定的干扰。误区之一,就是认为,由国有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将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事实果真如此吗?也许,用得着的还是那句老话:事实胜于雄辩。

  不妨先看看国有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这十几年来的发展。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虽然我国上市公司中全部国有资产的初始投资总额为3982亿元,但如今国有股份对应的净资产额已高达9481亿元,这表明,国有资产增值了238%。如果再加上全部上市公司历年现金分红中国有资产相对应的1378亿元,国有资产增值幅度更高达273%。如此看来,一部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国有资产不断实现增值的历史。

  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不是意味着这一增值历史的终结?不妨看看已成功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金牛能源。改革前,这家公司国有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为66%;改革后,下降为57%。看起来,国有资本的份额似乎“流失”了,但是,诚如国有控股大股东代表、公司董事长郑存良所测算的,公司上市时,大股东的持股成本是1.53元,支付对价并获得流通权后,即使按公司承诺的最低出售价8.71元计,也将实现5.69倍的增值。而控股股东在控股比例上只是减少9个百分点,仍不失绝对控股优势。改革前后,国有资本是增值还是流失,岂不是一目了然?

  “点”上如此,“面”上又如何?根据专业研究部门的计算,假设按照现有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每10股送3股的平均对价水平计算,全部流通股股东将获得809亿股送股,其中637亿股来自国有股股东。按照2004年底上市公司平均每股净资产2.67元计算,上述对价意味着1701亿元国有净资产的转让。但是,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份的价值将从以净资产为衡量标准转变为以市场交易价格为标准。以6月29日A股市场平均价格4.63元计算,改革后理论自然除权价格为3.24元,因此支付对价后获得流通权的2995亿股国有股的价值将变为9707亿元,这与支付对价前的9481亿元的国有净资产值相比,将有226亿元的增值。

  如果说,以上乃是在账面上算得清的“小账”,那么,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可能给国有资产带来的增值空间,则是一笔无法计算的“大账”。据统计,自我国新兴资本市场建立以来,1378家上市公司共通过股票市场融资8791亿元,其中国有控股及参股上市公司984家,融资额6276亿元,占总融资额的71%。这表明,股市已成为国有企业融通发展资金和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渠道。

  但是,2001年以来,由于股权分置的弊端日趋暴露等原因,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信心受到沉重打击,市场融资与资源配置功能几近停滞。众多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因此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资本扩张平台,由此给国有资产带来的机会损失又何止百亿、千亿计?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进行一系列改革,而股权分置改革首当其冲。这是彻底扭转股市持续低迷,促进股市走上持续发展轨道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国有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