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以被刑事审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11:43 北京青年报 | |||||||||
严义明发起的“倒顾运动”成为压垮顾雏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华社广州8月1日电 前段时间,证监部门按照有关法规对广东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开展稽查。中国证监会已将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雏军等人涉嫌经济犯罪的有关资料移交公安机关,经公安机关审查立案。
日前,佛山市公安局已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雏军、董事兼副总裁严友松、财务督察姜宝军、财务副总监晏果如、财务资源部副部长刘科以及深圳格林柯尔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细汉等涉案人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科龙危机·新闻现场 顾雏军是国内A股市场和香港股市上赫赫有名的资本运作“高手”,其2001年通过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尔进入广东科龙电器公司而为人们所广知,进而相继控制了国内4家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号称“格林柯尔系”。 其实,顾雏军早成名于16年前,1989年他以“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新技术闻名于业界。这一技术虽广受争议,但当时“年仅30岁的中国软件(资讯 行情 论坛)技术能源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顾雏军”却也一时风光无限。此后几年,顾雏军便以“青年民办科技实业家”的面孔出现,其创办参与的企业相继有“华曌集团公司”、“绿冷集团”、“格林柯尔集团”。相关资料证明,从1995年前后,顾雏军开始向海外发展,格林柯尔集团在1997年时便被冠以“欧美生产和销售无氟里昂新型制冷剂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的称号。 2000年7月,格林柯尔集团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筹资7000万美元。相比前10年潜身企业发展,顾雏军此举上市颇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这也同时意味着资本市场上的顾雏军开始亮相。 不过,顾雏军此后以格林柯尔为平台的一系列企业间并购举动,却一直是议论不断:一方面被认为“参与国资处置和推动行业整合”挽救濒临倒闭边缘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又被认为“导致国资流失”。 数年间,顾雏军动用据称有40余亿元的资金,相继参与和收购了吉诺尔、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襄阳轴承(资讯 行情 论坛)等公司,涉及众多国有企业,掌控麾下制冷剂、冰箱和客车三大产业。 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炮轰”顾雏军,《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一文对顾雏军进行质疑,郎咸平将顾雏军在资本市场上的举动归纳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等七种手段,由此引发了中国经济学界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 好不容易经历半年多的平寂,科龙电器突然刊登公告称,科龙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随后这起风波不但未平,反成业界关注的一场“风暴”:先是科龙电器公司的数名独立董事联名辞职,后是知名律师严义明以科龙小股东的名义,力争成为独董,并要求罢免科龙电器现任董事长顾雏军。 顾雏军如今被有关部门审查的消息,其轰动效应可直追2004年年底的“健力宝”事件。在围绕健力宝公司眼花缭乱的股权变动中,最终以董事长张海被公安部门带走而暂时画上句号。 顾雏军身后还留下了众多谜团。为求详情,记者在7月31日当晚拨通了科龙电器公司顾雏军办公室的电话。接电话的陆先生,自称是顾雏军秘书。他表示:“顾总平时就是用这个电话,不过他出差了,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对网上传言和公司动向,陆先生表示也注意到了这个消息,但陆本人不能发表任何意见。 值得关注的是,科龙电器公司8月1日已刊登公告称,公司股票8月1日临时停牌一天,并将于8月2日刊登相关公告。 科龙危机·记者追踪一 顾雏军承认挪用科龙3亿元 新华社上海8月1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科龙电器的几位高管向该报记者透露,顾雏军在一周前的一次高层会议上公开称,挪用了科龙电器3亿元资金。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被告知,顾雏军一周前曾在公司高层会议上公开称,科龙电器一年的营业收入接近100亿,挪用3个亿根本不算什么!据了解,顾雏军此前一度认为,科龙危机行将过去,而其本人更不会就此“跌倒”。 据相关人士透露,7月30日中午,科龙电器召开了高管人员会议,公司一位核心高管公开称,董事长办公室解散,目前公司工作暂时由公司总裁刘从梦主持。而刘从梦则表态称,科龙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新科龙从今天开始了。还有公司高管向记者透露称,顺德当地政府已经决定向科龙派驻两名干部协助工作,通过法定程序,这两名干部未来很可能出任公司执行总裁及副总裁。 对于科龙电器几位高管透露的上述信息,《上海证券报》记者1日特地赶赴公司以求证实。公司总裁刘从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这两天肯定没有开过董事会,如果公司高层有变动,公司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告。 科龙危机·记者追踪二 郎咸平表态支持“倒顾运动” 新华社上海8月1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一直被怀疑为“严顾之战”幕后人物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日前公开表态称,完全支持严义明公开征集科龙电器股东投票权,并罢免科龙电器包括顾雏军在内的6名董事的做法。 郎咸平的这一表态是在其主持的一档财经电视节目做出的。郎咸平还表示,其本人事先不知道严义明的“倒顾”举措,因此与“严顾之战”并无瓜葛,但严义明的举措符合其一贯的主张。朗咸平同时称,他本人一直关注此事,但他对持有科龙电器的一些机构投资者至今没有公开表态支持“倒顾”的局面表示困惑。因为在他看来,“倒顾”以及罢免科龙其他几名董事,对科龙电器除格林柯尔之外的其他股东都是明显有利的。 事实上,“严顾之战”一开始,就有人推测称,严顾之争可能是郎顾之争的某种延续,甚至郎咸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此事。而这一判断主要基于,在严义明所提出的科龙电器三位独立董事候选人中就包括香港的林炳昌律师。2004年8月,郎咸平曾在复旦大学作了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责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当月17日,顾雏军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了起诉状,以涉嫌诽谤罪起诉郎咸平。而在此案中,郎咸平的代理律师即是本次“倒顾三人团”中的主力之一林炳昌。 而“严顾之战”开始后,《上海证券报》记者曾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身在香港的郎咸平,郎咸平当时表态称,“严顾之战”自己事先并不知道,与自己也并无关系,因此,不便对此作出评论。 科龙危机·重磅评论 谁在制造“顾雏军被抓谜团”? 身兼国内“科龙”和“美菱”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顾雏军“被抓”的消息成为热点在各类媒体盛传,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有关部门和科龙公司本身始终不向股民正式承认或者否认,一时间市场上谣传满天飞,投资者心惊肉跳。 我国股市长期低迷,原因固然是复杂多样的,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造成诚信危机,导致股民失去信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顾雏军被抓谜团”集中暴露了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弊端。 “顾雏军被抓谜团”可以说是科龙危机中一连串信息发布“游戏”的高潮。 科龙电器是格林柯尔系的旗舰企业。以顾雏军为董事局主席的格林柯尔,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目前,顾雏军拥有4家A股公司(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和襄阳轴承)和1家香港创业板公司———格林柯尔科技(8056.HK)。 今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当年前三季度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引起各界严重关注。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就科龙电器违反证券法问题立案调查,科龙危机爆发。 此后,科龙公司一直处于危机重重、谣传纷纷状态。有关科龙危机信息不断被媒体曝光:银行停止放贷、上游供货商停止供货、遭到下游经销商的催货、部分工厂停工……但是,科龙一次又一次地都对媒体报道全盘否认,科龙电器新闻发言人刘伟湘接受记者采访,称“一切正常”。 科龙危机爆发后,顾雏军本人更是股民关注的焦点。7月底,网上传出消息: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等高管被捕。新华社记者拨通科龙新闻发言人刘伟湘的手机,几秒钟后信号被掐断。依法负责信息披露工作的科龙电器董事会秘书刘从梦干脆把手机关掉。 记者致电广东证监局有关负责人,得到的答案是“不太清楚”。联系佛山市、顺德区相关部门,得到的回答有三种:“不知道”、“正在外地出差不了解情况”、不接电话或听明来意后掐断信号。其他媒体的遭遇与新华社大同小异。 科龙危机爆发后,科龙电器股价一路走低。“顾雏军被抓”传言背后必定隐藏着更多的“秘密”,是一个个损害股民利益的地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广东股份经济与证券市场研究会副秘书长杜金岷说,上市公司第一领导人的去向,特别是涉及刑事案件,当然与公司的发展与股价的走向密切相关,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但是,相关信息发布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畅通的渠道,导致负责案件调查的公安部门、负责上市公司监管的证监会、负责企业管理的地方政府以及上市公司齐齐对股民“无可奉告”。 “顾雏军被抓谜团”与今年3月原广东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张海“被抓谜团”如出一辙,身兼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职务的张海是否仍“受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迟迟没有向股民作出正式信息发布。 来自麦肯锡的报告表明,投资者愿意为新兴市场中那些治理有方、信息透明的公司支付高达30%的溢价。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该如何给投资者信息和信心的支持?信息发布规范化,已经到了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在香港被传讯,香港廉政公署立即正式发布详尽信息,包括时间、涉案人员、案件主要内容等。创维公司马上发布了相关的调整措施,创维公司生产经营很快恢复正常,风波平息下来,创维股价也止跌回稳。 文/新华社记者 作者:张旭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