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传顾雏军失去人身自由 > 正文
 

科龙失陷事出有因 看清顾雏军不缺钱把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15:10 证券导报

  特约撰稿 方洪兵

  “科龙”的名声一直都是很显赫的。

  人们在感受科龙的创业和发展史时,最不能让人忘记的是由“格林柯尔(资讯 行情 论坛)”入主科龙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连串事件。诸如,格林柯尔收购科龙后又间接或
直接成为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华意压缩(资讯 行情 论坛)、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襄阳轴承(资讯 行情 论坛)四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或第二大股东,顾雏军的一句“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引来的“郎顾风波”以及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的立案调查等等。

  如果我们用辨证的观点看科龙的话,科龙走到今天这一步,自然是事出有因了,尤其是科龙发展的后期阶段。

  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是科龙在没有被收购前,科龙高管们的高达上亿元的高额薪酬是怎么定下来的;二是郎咸平先生所指在收购科龙前格林柯尔采用反客为主的做法;三是科龙在被收购前后的大幅度财务波动。

  是谁给了科龙高管们高达上亿元的高额薪酬,是国家,是管理层,还是投资者。现在看来,谁都不是,只有科龙高管们自己了。

  纵观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只有《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公司法》对上市公司董事选举、薪酬审议稍有涉及,但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

  除上述由上市公司自行决定董事长薪酬制度外,另外两种薪酬制度也颇为流行:一是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制定;二是由上市公司上报其控股公司审议决定。

  从财务角度看,科龙高管们的高额报酬应该列入企业的管理费用,算做企业的成本。很显然的是,由于支付科龙高管们的巨额报酬,使得科龙的成本加大了,股东们的利润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仅从这个层面看,一家优秀的企业在上市之后的两年里连续亏损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就更别再思考科龙在其他的经营管理上还存在什么不合理的事情。

  为什么科龙在被收购时处于被动的局面,对收购方格林柯尔反客为主的做法听之任之,按照郎咸平先生所说“2002年5月,顾雏军完成对科龙的收购,但早在2001年11月左右,顾氏就担任了科龙的董事长”。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常规和收购程序,是否符合法规政策的要求,当地的国资部门和原科龙的高管们又是怎么看的呢?管理层又是怎么核准科龙收购方案的呢?

  前面提到科龙于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后连续两年出现大幅度亏损,2001年,科龙被格林柯尔收购后的第一年便扭亏为盈,这不足为怪,我们可以理解为顾氏经营管理有方,比如,调整公司的经营战略,努力开拓市场,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等等,遗憾的是格林柯尔在完成一系列的收购之后,科龙又陷入了亏损的局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了。据科龙年报显示:2004年,科龙全年亏损6416.02万元,每股亏损为0.065元。报载,这次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立案调查是因为格林柯尔挪用了科龙的资金完成一系列收购嫌疑。

  有文章指出,格林柯尔将面临全面崩溃,美菱集团向格林柯尔提出了反向收购美菱股份的意向,华意压缩直面顾氏不和他玩了。而科龙呢,由持有科龙股份100股的严义明律师领头掀起了“倒顾运动”,科龙内部员工怨声载道,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则提出,通过“科龙事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科龙和格林柯尔更是成为近期各类媒体的焦点,这回,科龙和顾氏算是真的出尽了风头。

  有人计算过,自顾氏收购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华意压缩、美菱电器、ST亚星、襄阳轴承后五公司市值损失147.23亿元,自从今年5月被中国证监会调查后也蒸发了30亿元,真是有点城门起火、殃及池鱼了。

  有媒体透露,近期顾氏一是在忙着出售股权,出售股权是打算填补科龙的黑洞;二是在北京搞公关活动,搞公关是不想把科龙的问题搞大了。有人认为:如果顾氏接受上述部份公司的退出请求,顾氏一进一出,赚了个大方,其实无论是填黑洞也好,还是搞公关也好,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如果违背了公正,再大的黑洞堵上也无济于事,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来一个安稳。

  有投资者在问,市场中还会不会出现科龙,还会不会出现顾氏之类的人物?如果击鼓传花的游戏在没有标准化和规则化的前提下继续这么演绎下去,如果企业家只想着赚钱而不思考该怎么承担社会责任,答案就很简单了。

  长期以来,我们在不断呼吁建立企业激励机制,但在考虑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是否也该建立相应的硬性约束机制,比如象科龙高管们的高额薪酬该怎么取得,是否可以允许投资者通过投票权来决定等。再就是,我们是不是该进一步地完善对收购方一系列的法治建设,比如,如何评判收购方的收购动机,查证收购方的资金来源,对收购后一系列的跟踪调研,及时将查实的情况公之于众;还有,通过科龙事件,有关各方是不是该再考虑一下在实施“国退民进”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做法,重新整理一下切实可行的规则等等。

  证监会已经撤出科龙了,想必在强化治理中国证券市场的尖锋时刻,管理层最终会给国家、投资人、社会一个真实、公正的答复。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中国股市还有得救吗,没准还不知有多少上市公司和多少人还在那里大行其道地坑蒙拐骗呢?

  那就太荒诞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