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证生命力在后股改全流通有效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08:00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周沪) 在退出中国证券市场多年之后,权证的再出江湖似乎遭遇到专家叫好、市场却不认同的尴尬。 仅仅在一个多月之前,舆论和管理层对利用权证解决股权分置还抱以极大的希望,
投资者不认同以权证作为股改工具,一是因为不熟悉,尤其是中小散户,二是因为欧式权证到期行权时对价具有不确定性,而市场又缺乏其他锁定和对冲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机构也宁可接受诸如送股这样实在而明确的对价方案。 积极倡导推出权证产品的上证所副总经理刘啸东曾这样分析: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运用的权证,所对应的正股是非流通股,这是一般的权证从未面对过的问题,两者定价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另外,一般的权证有一个连续创设的机制,使权证保持一定的量,保证流动性并防止权证被操纵,而非流通股的总量是限定的,难以运用连续创设机制。也许奥妙正在这里:权证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其特定的市场功能,针对的是特定的投资需求,适用于有不同需求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而当其与股改捆绑在一起时,对权证的认知程度、需求和投资偏好都存在天差地别的各类股东都将被迫接受。也许这正是权证在股改中受挫的内在原因。 或许我们应还权证以本来面目。近期管理层关于权证的说法已有了微妙的变化,更多地强调权证在产品创新上的意义,而弱化其对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性。交易所方面强调,《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在考虑股改试点需要的同时,为交易所下一步发展权证市场预留了空间。也许可以说,借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历史性契机,权证这一初级阶段的衍生产品得以一洗历史上的“耻辱”,突破重重障碍,重出江湖,并为进一步的产品创新拓宽通道,就是它的最大的成功。 事实上,虽然在股改中受到了冷落,权证在丰富市场产品、完善市场产品结构和功能、扩大市场容量和流动性、弥补现有的制度性缺陷等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和价值,从来未被否认。在股权并购、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等方面,权证都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后股改时代的全流通有效市场上,这些价值将体现得更为清楚。 交易所方面显然正趁热打铁,据上证所理事长耿亮日前透露,上证所将争取在年内推出上证50ETF权证。从理论上来讲,这一间接与指数挂钩的权证产品,应该能够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期权作用和做空的功能,为市场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对冲风险的工具。看来,回归其本来面目后的权证,面对的可能是更为宽广的空间。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