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沪深交易所推出权证业务 > 正文
 

权证生命力在后股改全流通有效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08:00 中国证券报

  (记者 周沪)

  在退出中国证券市场多年之后,权证的再出江湖似乎遭遇到专家叫好、市场却不认同的尴尬。

  仅仅在一个多月之前,舆论和管理层对利用权证解决股权分置还抱以极大的希望,
认为权证可以成为一种更加市场化的对价工具。而在一个多月以后,市场对权证参与股改的热情却骤然冷却,在第二批试点的42家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采用以权证为主要支付手段的方案,仅宝钢、长电两家的方案保留了认股权证,另有农产品、七匹狼两公司的方案赋予了流通股股东在特定时间特定价格下向大股东回售股份的权利,其含义有点类似“认沽权证”,但严格讲来还只是一个合同约定,并不是真正要件完备的权证产品。

  投资者不认同以权证作为股改工具,一是因为不熟悉,尤其是中小散户,二是因为欧式权证到期行权时对价具有不确定性,而市场又缺乏其他锁定和对冲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机构也宁可接受诸如送股这样实在而明确的对价方案。

  积极倡导推出权证产品的上证所副总经理刘啸东曾这样分析: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运用的权证,所对应的正股是非流通股,这是一般的权证从未面对过的问题,两者定价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另外,一般的权证有一个连续创设的机制,使权证保持一定的量,保证流动性并防止权证被操纵,而非流通股的总量是限定的,难以运用连续创设机制。也许奥妙正在这里:权证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其特定的市场功能,针对的是特定的投资需求,适用于有不同需求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而当其与股改捆绑在一起时,对权证的认知程度、需求和投资偏好都存在天差地别的各类股东都将被迫接受。也许这正是权证在股改中受挫的内在原因。

  或许我们应还权证以本来面目。近期管理层关于权证的说法已有了微妙的变化,更多地强调权证在产品创新上的意义,而弱化其对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性。交易所方面强调,《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在考虑股改试点需要的同时,为交易所下一步发展权证市场预留了空间。也许可以说,借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历史性契机,权证这一初级阶段的衍生产品得以一洗历史上的“耻辱”,突破重重障碍,重出江湖,并为进一步的产品创新拓宽通道,就是它的最大的成功。

  事实上,虽然在股改中受到了冷落,权证在丰富市场产品、完善市场产品结构和功能、扩大市场容量和流动性、弥补现有的制度性缺陷等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和价值,从来未被否认。在股权并购、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等方面,权证都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后股改时代的全流通有效市场上,这些价值将体现得更为清楚。

  交易所方面显然正趁热打铁,据上证所理事长耿亮日前透露,上证所将争取在年内推出上证50ETF权证。从理论上来讲,这一间接与指数挂钩的权证产品,应该能够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期权作用和做空的功能,为市场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对冲风险的工具。看来,回归其本来面目后的权证,面对的可能是更为宽广的空间。


  爱问(iAsk.com)权证 相关网页约423,820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