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股改:不容忽视的溢出效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4:5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南 岭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充满了偶然性魅力的状况与经济学家们口中常说的“溢出效应”有颇多相似之处。在当下的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对价的争议此起彼伏之时,许多有关国企治理的制度却在迅速成长为股市湖畔的扶风绿柳,股改对国企制度建设的“溢出效应”的确不容小视。

  先说最近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近日,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将在8月公布规范国企改制的补充文件,允许国企管理层和职工通过增量形式实现持股。同期,由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联合拟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已发到多家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

  客观地说,如果不是拜股改之赐,这项改革推进的速度显然不会如此之快。此前,为了确定国企负责人的薪酬应该是普通职工的多少倍,也争论了不少时间,最后的结果却很难说让大家都口服心服。相反,股改一开始,股权激励这块更硬的骨头却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被啃下来。正如古人所云“有智不如乘势”,这个对改善国企治理有非凡意义的措施就这么来到了人们的眼前。

  这个新制度对国企的经理人们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据悉,在上述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必须搞完股改才能搞股权激励。这一设计的妙处不言而喻,至少在是否要推进股改的问题上,国企内部不再是铁板一块了。从实践的逻辑来看,这一措施对股改的促进作用或许并不亚于此前的“不股改就不许再融资”的大棒政策。

  再说国企的监管问题。在现有的国企监管框架下,单纯依靠各级国资部门的力量来管好这成千上万的国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谓的“十个手指按不住几百个跳蚤”。在这种监管框架下,依靠的是预算、利润考核和审计等监管手段。而一旦股改完成实现全流通之后,上市国企的监管就多了一只很高效又不花钱的“无形之手”,公司市值这一指标清楚明了,铁面无私。

  此外,对于国企并购重组的难题来说,全流通也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决之道。原本极其复杂微妙的资产定价问题现在变得简单了,直接对照股票市价就好。而此前在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问题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难服谁。或许更重要的是,全流通之后为并购开了方便之门,使得敌意收购更加容易了,并购也将成为改善国企治理的一项利器。

  除了上述重大的制度改进之外,股改还使得国企回购股票和国企参与股市等问题得到了解答。正所谓形势比人强,要不是股改,这些小问题或许也要搁置很长时间呢。

  不过,这些美妙的“溢出效应”并非单纯是天上掉的馅饼,同时也要求国资管理层应时而变,否则这些新制度可能因为缺少配套机制而变成“恶”制度。就拿股权激励来说,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表明它会加剧管理层的业绩造假冲动。而在全流通之后,如果国企的考核依然固守简单的利润考核模式,那么股价所传递的宝贵信息也将付诸东流,由此国企经营者又将置市场利益于不顾了。

  概括说来,全流通之后的市场之手将开始发力,这就要求国资管理层改变单纯依靠行政监管的旧思路,走到与市场之道和谐共舞的新路上来。

  在经济学的视野里,制度的作用胜于技术,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这一判断对于评估国企在股改中的角色也很重要。当前的股改争论中,国企的对价支付多少是一个焦点。对价支付的标准从最初的赔偿转变为现在的获取流通权的代价。

  市场可以暂且不论国企们历史上股市融资的超额收益,因为其计算和理赔实在是复杂得不可想象。但是,国企们从股改的“溢出效应”中所获得的制度改进收益是否应该在计算对价时予以一些关注呢?来而不往非礼也,只想获得不愿意付出的老套路的确需要改一改了。


  爱问(iAsk.com)股改 相关网页约315,886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