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破茧之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 13:29 《财经时报》 | ||||||||
□ 罗斌 交行冲开国有银行上市破茧之旅,虽有千难万难,总路径设计不外乎三步战略: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再解决不良贷款,最后择机上市。 交行总资产虽突破万亿规模,较四大银行又是小巫见大巫,属于中型银行。规模小
仅第一步,交行就走了近20年。自1986年交行重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与地方法人股并存,90个分支行就有90个二级法人。 1994年,交行形式上消灭二级法人形态,但值今日,二级法人的余毒仍未完全清除。交行招股书显示,地方政府贷款尾大不掉,未收回贷款区域非常集中,仅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地,比例竟高达55.1%。 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源于历史姻缘,交行股东,尚超过2800位之多。受地方干预,贷款错配现象非短期能够解决。 完善治理是洗净肌体,解决不良贷款与上市之改革才是真正动刀。复盘交行抽丝剥茧般的上市过程,引入汇丰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买下不良资产、社保基金入伙、国家财政增资,为交行四种手术刀法。 其时下刀轨迹如梅花间竹,因各有连环、互为因果而无法理清。 执刀无定而刀痕有形,最要害之处,乃计提完充分的呆账准备后,保证资本充足率,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以上。 2003年,交行不良贷款近695亿元,计提准备仅为94亿元。是年,交行将406亿元净资产中的一部分(不超过260亿元)股东权益、以及2003年的利润用于不良贷款拨备。 而后,交行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半价出售了530亿元的不良资产,换回定向发行的207亿元央行票据。这项交易极其划算,此前,国内不良贷款回收率最高也仅有34%。同时,核销118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比率降到5%以下。 为了保证资本充足率,交行发行了12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也分别注资50亿元和30亿元;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100亿元;老股东增资11.36亿元。 最为隆重的一幕,出现在2004年8月的人民大会堂。汇丰银行与交行签下入股仪式。汇丰银行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名义入股,入股比例为19.9%,持有77.75亿股,投资总金额为人民币144.61亿元,折合约17.47亿美元。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交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达到8.43%,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1.62%,大大超出巴塞尔协议之规定。 交行股东最新股东序列中,财政部以22.20%的股权列股东首位,汇丰银行则死卡在20%股权之政策线下,社保基金占有12.37%。历史形成的其它股东,则共计持有28.4%的股权。 本次IPO招股书,描绘了交行未来化蝶雏形。持有国家股的股东,将透过向全国社保基金汇出从交行收取的股息,而非出售国家股的方式,直到支付的股息到达国有股减持的金额时为止;而汇丰银行,将可能在2008年-2012年之间,增持股权至40%。 | ||||||||
|